•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任务驱动下的美术单元教学的实践应用

张帅
  
现代教育与实践
2023年7期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为落实“双减”政策中课堂教学的提效增质,探索在美术单元教学模式下,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打破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传授型课堂教学的弊端,笔者通过准备任务、设置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步骤完成美术单元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效增质;单元教学;任务驱动;高品质美术课堂

DOI:10.12417/2705-1358.23.07.001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法,将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理念转变为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学习,处于积极地自主学习的状态,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熟知学习任务,并通过逐层探索完成小任务,获得学习技能与知识,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探索任务中层层递进地提升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美术单元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在美术单元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单元教学中的挑战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互动不高

美术教学不光只需完成知识部分,还需要完成绘画技能技法,所以教学中往往需要把课堂一半时间留给艺术实践环节,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侧重于技法的传授,所以在讲解知识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会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思考,很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互动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

(二)师生沟通不充分,个性化思维不能很好发挥

在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有限,反馈问题的时候老师通常会找两、三个具有代表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以点概面,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难开发

从单元教学中学生创作的作品上来分析,部分学生的作品和教师示范的作品相似率较高,部分学生临摹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导致作品千篇一律,丢失了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从而本末倒置,为了完成艺术实践而去学习,造成学生在创作作品中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创作思路不清晰、时间长

在单元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完成艺术实践,往往需要几课时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学生在继续完善创作的时候就会出现作品很完整不知该如何完善的问题,单元创作思路不清晰,这就直接会产生学生创作时间长、拖沓的现象。

(五)作品展示交流表面化

课堂展示交流时往往会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并未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所以学生在回答时往往只是从颜色好看、造型美进行评价,停留在表面化,很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作品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难以完成单元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二、任务驱动法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以上是开展单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的考验。结合市区美术教研的新方向,在单元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单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任务驱动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合作与分享、评价能够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创造力和表现力、创作拖沓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单元作品的理解,弥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失。笔者将按照准备任务、设置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步骤完成美术单元教学,教学过程流程图如下图。

(一)准备任务,搭建构架

1.合理联系,划分单元

美术教材中将美术学习划分了不同的领域,每一课都是独立的教学内容,单课程内容独立性强,且课程内容设置分散,关联性弱。但是在美术学习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笔者将相关联的课进行整合,将不同领域的培养目标融入到每一个单元教学中,形成从观察赏析到实践创作最后展示评述一个完整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一个大单元主题下,有关联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将“碎”化“整”。使不同学段的学生正真的走进美术学习中,整合课本内容,使之成体系,从而夯实学生的审美理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内而外的“美”起来,将美术教育润泽每个学生的生命,塑造健全向“美”的人格素养。

(1)同一领域的重组

在美术教材中,同一领域教学的内容或技能会有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利用美术知识或技能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小单元或中单元,整合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大单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围绕关键性问题展开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2)不同领域的重组

美术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艺术表现方式,将小学美术学习划分了不同的领域,但是在美术学习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将相关联的课进行整合,将不同领域的培养目标融入到每一个小单元教学中,形成从观察赏析到实践创作最后展示评述一个完整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一个大单元主题下,有关联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将“碎”化“整”,更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2.结合实际,合理分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何有效开展大任务下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彰显个性化学习,高效地个性化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中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专长做好分工,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各自发挥优势,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进而进行个体差异化的培养。

(二)设置任务,清晰学习目的

1.任务系列化

任务驱动最核心的是如何提出正确、准确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产生的驱动力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知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和课时分目标,系统的将知识与技能列举出来,并根据先后难易层层递进的设计任务,从而使任务系列化,知识层次化,由易到难完成任务逐层完成知识建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培养。

2.任务明确化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提出正确的任务,在提出任务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领学生正确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提出任务时,要明确任务是什么,有什么,哪方面、如何做,在完成任务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明确怎么做,完成的过程和途径,从而找到共性,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更好的完成艺术创作。

3.搭建支架,提供完成保障

明确单元任务后将其系列化进行逐层设计,在每一个单元学习中将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以学定教,整理出美术单元知识与技能体系。学生每节课完成单元知识技能学习,提升审美能力,学会发现美、观察美。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不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在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必要的学习用具,做好充足的完成保障。

(三)实施任务,巧设学习活动

1.真实情境设置

在单元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并符合单元教学的主题情境是顺利开展任务驱动的前提。在真实情境中引出本课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将学习任务前置。这样能够让学生指导本节课学什么,我们将要怎么学,使学生带有导向性的去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运转和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小花猫在睡觉》这课教学中,笔者利用失眠的小花猫视频寻求小朋友帮助,顺势将学习任务前置:完善我爱我家,让小花猫在我们的家中睡个大大的美觉。

2.学习活动主题

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大的学习任务,为了完成大的学习任务会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根据这些大大小小的学习任务设计系列的学习活动,每个活动的主题要为系列的任务驱动服务。系列的任务驱动和系列的学习活动一一对应,相辅相成。在《小花猫在睡觉》这课中,笔者本课学习任务前置后,设计了系列的小任务,通过观察小花猫的结构,回忆小花猫的生活喜好,仔细观察小花猫的睡姿,再拼摆小花猫教具、利用圆添画睡着的小花猫五个学习活动,完成教学重点任务:小花猫睡觉的姿态。在这一系列的任务驱动下从易到难,引领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拼摆、添画探究,最终掌握小花猫睡觉姿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了对小花猫的喜爱之情。

3.指导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作为促进完成任务驱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因学生差异形成组内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为了开展有效全面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真学起来,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分工问题和完成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指导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课负责汇报的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课负责拼摆任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可负责整理记录的工作……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新,思维能力等,个性化培养差异性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四)评价任务,注重思维过程

1.过程性评价任务

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推动任务驱动的完成,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评价的导向,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励表扬学生怎么想,怎么做,而不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因为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过程性的评价正是关注深层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效果,高层次的学习结果。

2.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可从评价主体上多元,可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等相互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也可多元化,通过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作品特点,给予技能技法上的评价,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行为习惯或者思维逻辑的闪光点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学习的热忱。

三、教学效果

美术单元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单元教学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美术思维,高效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解决了学生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学会了深层学习的方法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效地完成任务。也帮助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师引领,学生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任务驱动将课程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进行深入学习,以《小花猫在睡觉》为例,从小花猫的外形到小花猫的习性再到小花猫的睡姿,最后到小花猫睡着之后发生的趣事,系列化的学习,学生对小花猫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总之,在美术单元化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攻克了课堂中面临的种种难题,正真实现了美术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真正做到了趣、活、实、美。在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美术核心素养,实现高品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ISBN978-7-303-27593-9

[2]吴凡,袁梓尧,王乐燕等.任务驱动同伴互助教学法理论研究及应用[J].高教学刊,2023,9(20):86-90.

[3]谢李军,冯雪风.“任务驱动”走向“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3(03):32-34.

作者简介:张帅,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学科研修员,高级教师。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CDDB213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