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态文明视野下基于PBL模式的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现状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周雪
  
现代教育与实践
2024年2期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摘  要】:生态文明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高校英语教育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主要研究在生态文明视野下运用问题驱动学习(PBL)模式的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同时对生态文明理念与PBL模式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英语生态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目前高校英语生态课堂在PBL模式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路径,包括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师培训的加强和评价机制的完善,目的推动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PBL模式;高校英语;生态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DOI:10.12417/2705-1358.24.02.032

1 引言

1.1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来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主张的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本质在于抛弃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转向更加综合、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向。高校英语教育中引入生态文明理念的目的是培养拥有全球公民意识和环境责任感的英语专业人才。

在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设计关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引入生态文明理念,课堂可以设置与环保、气候变化等相关的主题,通过英语教学来唤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例如,讨论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学生能学到相关的环保词汇、表达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刻理解。

1.2 PBL模式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PBL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际的沟通、调查和研究。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一个项目,探讨某一主题,然后以英语撰写报告、展示成果,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英语教育中,PBL模式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历史、文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生可以以英语为工具,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学习有关环境科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

PBL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研究一个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辩论,这有助于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基于PBL模式的高校英语生态课堂也面临一些挑战,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跨学科知识,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问题驱动的学习,课程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和水平,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评价方式需要灵活多样,既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虑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PBL模式的高校英语生态课堂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现状

2.1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一些生态环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态系统的构成、环境污染的影响等,但是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真正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不能仅仅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全面理解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仅仅了解生态环境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例如参加清洁活动、种植树木、参观环保项目等,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英语生态课堂中引入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还可以通过PBL模式帮助他们培养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参与实地考察、参观生态保护项目等的活动,学生可以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还能学习到更多生态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沟通能力。

2.2缺乏跨学科融合

生态问题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等的层面,如果只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层面,学生就很难深入理解生态问题的根源和内在联系,比方在讨论环境污染问题时,除了了解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了解其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缺乏跨学科融合也限制了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生态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依赖英语语言的表达,但是忽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就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在讨论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时,除了了解气候科学的知识外,还需要了解政府政策、社会行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跨学科融合与PBL模式的结合正是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与PBL模式结合使学生从头至尾深入理解并实践,不仅影响了生态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总结来说,缺乏跨学科融合是当前高校英语生态课堂存在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视角来全面理解和思考生态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2.3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这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并不容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讨论环境问题的时侯教师也可能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实际案例和解决方案的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往往缺少接受知识,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机会,就会发生一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高,缺乏对生态问题的积极关注和参与。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感到厌倦,希望通过更多的实践性活动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佳,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导致了课堂表现不佳和成绩下滑。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其次,通过PBL项目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探索,提高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3 PBL模式在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设路径

3.1教育目标设定

教育目标的设定应该强调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高校英语生态课堂是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等等。有了PBL模式的学生们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跨学科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英语知识。

目标设定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和职业的应用相结合起来。通过PBL案例设计,学生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还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和体验。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需要学生在语言上有所涵养,同时在思想上也具备这些相应的生态意识,所以教育目标设定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PBL学习体验,深刻理解和内化生态文明理念。

3.2课程设计与教材选择

课程设计要紧密贴合实际问题,以保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课程选择具有生态关联的真实案例,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多种形式的教材,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影视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态问题,培养他们不同层次的语言能力。同时,选用与案例相关的教材,有助于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PBL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设计任务的时侯设定小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们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助于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在协作中学到的团队技能。

同时,教材的选择应该要足够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引入相关理论、伦理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材,激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深刻思考,培养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3.3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贴合PBL的核心理念,鼓励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来学习英语。用启发性问题、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生态问题,组内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同时激发他们对多元观点的尊重和接纳。

除了传统的语言能力评估,还需包括团队协作、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的方面评价指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项目报告、展示、小组讨论,全面了解学生在PBL过程中的表现,为他们提供最全面、有针对性的反馈。同时注重对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评价。设计反思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项目中思考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评价他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水平。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团队合作给予反馈,鼓励积极表现,指导他们在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参与课程评价,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注重教材创新、技术设备更新、实践场地拓展和师资培养,以促进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鼓励跨学科合作,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与英语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本论文的结论是对现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希望能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庭祥.生态语言学视域下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55-58).

[2] 张忠子.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J].农家参谋,2018:188.

[3] 孟娜.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现状与构建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5-127.

[4] 吴亮亮.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的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策略[J].昭通学院学报,2020:4.

1.基金:2023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L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有效渗透策略研究 (2023004)

2.基金:2022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地方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2Q1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