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黄江陵
  
现代教育与实践
2024年4期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随着绿色经济发展的兴起以及国家战略的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的占比不断增加。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新能源汽车企业所需工匠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发展需求,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应在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上,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提出了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DOI:10.12417/2705-1358.24.04.0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院校更加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引导,探索对接新能源汽车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与新方法。

1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太阳能、电能,能够显著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量,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力度,并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因此,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自2018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出递增的势态,销量超过一百万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多,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新能源企业维修水平较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缺口较大,不少汽车店没有配备专业能力较强的维修人才。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明确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与动手能力。

再者,2022年3月,《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出台,要求全国技工院校中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与实践,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三批一体化课改试点专业之一。技工院校应在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协同的基础上,秉承工学结合的要求,从多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持续优化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

2.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相当可观,并且仍在快速增长,使得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人才紧缺现象愈加明显,不少行业人员想要转型到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之中,但该行业对从业人才理论知识、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对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例如,智能诊断、远程诊断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更加高效、准确。因此,院校有义务、有责任调整专业结构,针对这些技术的应用更新专业内容,迎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对专业人才岗位技能知识的培养,进而为社会输送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

2.2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仅动力来源不同,在结构上、构造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没有传统的发动机,二是只有一个简单的减速器。所以,新能源汽车对检修人才的要求,与传统汽车检修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更为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专业技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强调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在适应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与相关检测要求、新能源汽车构造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维修方法,与客户、团队有着较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服务意识,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3 推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3.1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基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首先,需要明确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即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熟悉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然后,根据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整合现有的课程内容,构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涵盖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再者,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标准和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同时,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共同开发一体化教材。一方面,邀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另一方面,基于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实例、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提供大量实例、案例和实践操作指南,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将教材内容模块化,便于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灵活组合和调整。

最后,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企业实习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时,顺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进而定期评估课程体系的效果和适应性,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完善。

3.2强化校企合作,打造校内外实习实训合作平台

(1)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院校要积极与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并依托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与大型新能源汽车集团互动,让学生能够切实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保证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高质量的实践教育,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企业资料、汽车实例资源等。然后,依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和企业的工作实际,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实训车间、设备配置、技术指导等。为了确保实训效果,还要安排企业内部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现场指导,解答技术难题,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文化。最后,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共同评估学生的实习表现,分享教学心得和企业技术动态,及时调整实习内容和教学方案。

(2)设计实践操作项目,常态化开展实训教学。院校一方面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依据,设计实训操作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无缝对接,将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如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等,按照模块进行系统化教学。另一方面,要与企业密切合作,

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训教学,或是搭建工作坊、由企业导师带队进行顶岗实习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实操项目中积累工作经验,达到实训目的。此外,建立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价实训教学效果,由此持续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模拟环境。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实验室,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开发三维模拟的实训环境,基于企业实例、岗位工作等面向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教师针对实训教学要求以及课程理论知识,秉承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操作,如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故障诊断和维修等,针对系统即时反馈的操作结果,针对学生在检测操作、维修操作中的不规范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直至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止。再者,利用虚拟环境记录的学生操作数据,实现学生与虚拟环境的交互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操作技能水平的实时反馈,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调整。

(4)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结合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共同开发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再者,院校还要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工学一体化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推动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3注重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模式革新

(1)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院校要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技能和知识,明确专业特色,确保教学模式与专业需求紧密对接。然后,基于专业特色,开发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例如,引入项目式学习(PBL),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实施工作坊教学,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再者,为了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教师也要利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方式引入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企业工作实例等串联企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最后,建立科学、客观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2)建设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环境。第一,投入资源建设实训基地。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所需设备和工具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导向,灵活利用虚拟实验技术、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与企业岗位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创建安全、整洁、有序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确保学生能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第二,配备专业教学软件,如模拟检测软件、故障诊断软件等,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检测与维修技术,进而打造一个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互动讨论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平台应具备资源共享、在线学习、远程指导等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结语

根据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既要具备充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过硬的维修操作技能、积累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汽修经验,能够适应新能源企业的岗位需求。鉴于此,随着技工院校要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更为有效地解决技工教育存在的理论与实训教学脱节、汽修实践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岗位工作要求结合起来,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培养更为合格、优质的人才,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振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训练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2024,(04):4-6.

[2] 崔霞,王红梅.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职业,2023,(21):75-77.

[3] 石培培.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汽车测试报告,2023,(21):106-108.

[4] 商宇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汽车测试报告,2023,(20):113-115.

[5] 李选剑.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研究[J].时代汽车,2021,(07):85-86.

作者简介:黄江陵(1995.12-),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