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国家城市更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城市更新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为了实现国家城市更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目标,将现代学徒制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关键,俨然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的人才培养整体趋势。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快更好融合,是新时期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城市更新
DOI:10.12417/2705-1358.24.07.02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建筑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形象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老旧建筑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和环境,还可能阻碍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因此国家城市更新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来完成规划,使其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过程需要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优化现代学徒培养路径,使其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和缺乏实践操作环节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为此,相关单位应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素养
对于城市更新内容来说,应做到遵循相关的发展规律,从而寻找到适宜城市自身发展的路径。在这过程中,人才能力是促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优化的关键所在。现代学徒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人才培养主要从岗位需求出发,能够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具体来说,现代学徒制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悉度。这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直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学徒制不仅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和实操过程中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职业素养,如工作经验的积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等。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也能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2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和缺乏实践操作环节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学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重视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全面优化,在有效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不断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中,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充分把握学生专业特点和成长需求的同时,真正实现多元化的管理与统筹,在把握好学生基本成长规律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力素养,使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果,为中职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职业教育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对学生而言,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与职业素养发展息息相关,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中,学校专业发展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对专业建设和专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3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目前,国家城市更新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对高质量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体来说,建筑企业不仅要求建筑专业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此背景下,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院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筑专业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从而为建筑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基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企业生产实际,感受专业知识的独特魅力,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有效强化实践技能与素养。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能够在人力资源方面提供全面保障。通过现代学徒制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并且在就业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且对企业产生适应性,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校企合作是促进中职学校和企业同步发展的重要形式。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理念缺乏创新
针对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环节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将现代学徒制这一关键的育人模式与教育过程相融合,呈现出了较多的教育优势。但是从实际的现代学徒制应用情况来看,部分院校存在着其应用理念严重缺乏创新的情况。虽然已经明确了产教融合的整体方向,但在实践期间并未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关键理念开展针对性的全面培养工作,导致在职业能力定向培养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缺乏完善系统安排与整体流程设计方案的支持,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情况调查数据缺失的情况下,贸然引入育人模式使得其自身的特色化以及针对性优势无法充分展现,进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际应用效果。
2.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的配合度有待改进,尤其是缺乏政策的引导。学校的校本合作影响比较大,因此育人方面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院校在培养方面,更多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所服务,而经营的目的是谋求更多的利润,甚至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校企合作本身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更关键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怎样的技能和实现怎样的提升。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尝试多种教育改革模式的方式,探索能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步骤。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被重新提出将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开展试点工作的方式,凸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重心。
2.3产教融合的育人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职业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通常是由毕业学生直接上岗任职,这些教师本身缺乏机械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实习经验,导致其机械专业教学的实践能力较为匮乏。尽管有些老师拥有丰富的机械类经验,却缺乏专业师资培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为学生安排的实践课程也相对有限,这大幅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多数学生的社会能力有所提升,但并未习得较多的专业技能,培育的人才依然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脱节。对此学校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要想提高建筑工程专业的素质,学校需要就必须不断地改革、调整教学模式,以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加入到建筑专业中,同时也要强化建筑专业中教学的专业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建筑工程专业素质的目的。
3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研究
3.1创新现代学徒制应用理念
作为决定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创新在现代学徒制这一育人模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为此,教育人员需要基于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予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加大理念创新力度,为后续形成并落实完善的育人机制提供支持。院校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的引导下,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流程进行细化,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例如,需要从产教融合以及学校、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等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育人机制予以持续丰富,融入更多的创新应用元素,打开新应用渠道,进而实现理论基础与实践成果之间的有效融合目标。而学生可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掌握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内涵,为自身实践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3.2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保障体系
社会各界应该打造文化、利益、资源、制度相互融合的战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产业共同体相互联通的“四融四体”中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校企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育人平台,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双举并重。其中学校应该根据企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学习任务,编制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岗位需求的切实数据,为院校提供专业调整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提供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并为学生安排专门的企业指导师傅。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前提,所以说学校必须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增强职业学校教师对专业课程的研讨水平,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可以组织职业学校的教师到其他学校或者企业中交流学习,参与学习的教师在回到学校后要对学习的内容做一个详细的汇报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接受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够推动培训内容的传播,增强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校企合力打造“双导师”团队,对包括专业教师、兼职教师、企业师傅、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参与个体,优先考虑评优树先资格,提供学习深造机会的优先选择权,调动学校与企业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3.4深化产教融合,改进专业课程设置
现代学徒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还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以保证学校教育和企业传授的协同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新型设备等资源,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企业的工作岗位培训密切关联,突出双元办学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如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或是直接向企业派驻联络工作人员,其目的是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企业对各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包括人才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需要具备哪些素养等,同时企业也可以将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告知学校。然后,学校再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需求等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培养。期间,企业也应主动参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建议。最后,学校毕业评价考核与企业岗位考核相融合。由校企双方联合组建考核评价小组,共定考核方案、共享评价标准,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特定检查相融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多元化,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综合培养课程考核成绩和以企业生产岗位能力等因素,打造多元多维促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3.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盟对于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学校与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内容和方式。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与企业合作时,学校应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和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以满足各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组织活动等方式,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机会。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城市更新产教融合体建设的深度改革离不开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帮助学生提前定位岗位需求能力,促进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为此,教育人员需要提高对现代学徒制实际应用层面的重视,明确主要的应用方向,配合包括理念创新、体系保障以及深化学徒制培养模式等措施,为现代学徒制应用流程与内容的细化、丰富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进而奠定院校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晞.行业学院模式的产教融合共同体[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5):29-31.
[2] 谢远龙,王书亭,郭卉,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数字孪生驱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47-53.
[3] 明朗,张晓辉,陈亮,等.职业仓构建视角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环境保护,2023,51(20):76-77.
[4] 刘醒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 王体迎,朱春侠,范杰.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特性研究: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9):241-243.
[6] 沈雁,宋雅兵,杜训柏.基于“企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天津航海,2022,(03):43-46.
作者简介:何凌侠,女,湖南邵阳,硕士,讲师,产教整合,学徒制,国家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