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TAM-ECM理论的非遗龙泉青瓷工艺传承意愿调查研究
摘 要:研究目的:为提高龙泉青瓷烧制工艺的传承意愿提出可行建议;研究方法:尝试探究龙泉市居民对青瓷发展现状的满意度、期望以及意愿之间的关系,运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决策树模型、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逐步深入,探究当地居民的传承满意度对传承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1)当代人对龙泉青瓷的了解程度较低。2)传承者认为传统手工业依旧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较为浓烈的兴趣。3)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提升传承意愿的影响最大。4)满意度对传承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5)感知易用性对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关系;结论:1)政府应加大对青瓷工艺的宣传来提高群众的认知度。2)当青瓷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时,群众的传承意愿会提升1.97倍。3)可以通过提高群众对青瓷的感兴趣度和了解程度促进青瓷技艺的传承;创新点:运用TAM-ECM理论将群众的期望、满意度、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结合,不仅仅以政策为基础,而是以当地的居民看法作为主要依据。可以更好的了解群众所需,从而提出更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非遗龙泉青瓷;传承意愿;决策树模型;TAM-ECM;结构方程模型
一、全局概述——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龙泉青瓷现状—基于Python分析
(1)基于词云的高频词汇分析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掉一些无关词汇,如“这个”、“就是”、“一个”等。通过高频词汇分析,我们发现“龙泉”、“中国”、“漂亮”、“传承”等词语被反复提到。从地域和文化精神来看,青瓷在群众心中是与龙泉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希望青瓷技艺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从感受来看,“漂亮”、“好看”、“喜欢”等词被反复提到,说明群众对青瓷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表面阶段。
2. 印象特征现状—基于TF-IDF分析
TF-IDF方法用于评估一个文件集或一个词语的重要程度。通过该方法,我们发现,对青瓷的基本印象是“龙泉”、“漂亮”、“匠人”、“温润如玉”。这些词语显示出青瓷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IDF值最大的词语是“对比”、“颜色”和“小猴子”,这些词语可以用于对青瓷进行分类。根据TF-IDF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龙泉”是青瓷的发源地和孕育青瓷技艺与文化的重要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调查旨在通过以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调查对象,对龙泉青瓷的传承情况以及大众对龙泉青瓷的了解程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众对非遗的看法,了解非遗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大众对青瓷工艺传承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龙泉青瓷的传承意愿。结合多种模型探究影响传承意愿的因素,为政府或机构提出关于提高当代人对龙泉青瓷传承意愿的建议。
2.研究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以龙泉青瓷为例研究非遗现状,探究如何提高当代人的传承意愿,对于保护青瓷和传承青瓷有重大意义。通过问卷调查更好的了解大众的看法,提出大众所需要的改变建议。通过TAM-ECM模型探究各因素对意愿的影响关系,发现如今需要继续加强的措施和政策。通过探究青瓷工艺传承,让更多人看到青瓷烧制技艺在传承方面的努力。通过本项目的调查研究为政府提出更接近群众所需的可行建议。
二、博采众议——文献综述
(一)龙泉青瓷传承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龙泉青瓷的发展有了一丝失意。张涵秋和李峰(2020)在研究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时候指出,龙泉青瓷是传统手工艺的精雕细琢,但受制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变动,这也导致了龙泉青瓷虽为非遗,却并没有成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陈小俊(2021)在研究龙泉青瓷文化产业发展时指出,虽然龙泉青瓷近些年来得到了各政府部门、产业部门的支持,有一定的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品结构单一,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手工作坊占比较大,大规模企业较少。
(二)传承影响因素
黄萍(2021)在研究粉彩瓷创新与发展影响因素时提出,影响粉彩瓷创新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人才因素、市场因素。李江敏等人(2020)年在研究非遗时提取氛围浓郁、文化自信、主题特色、出行成本和时间精力等因素。对于传承人和传承环境来说,董建琦(2016)年在研究非遗上阳花社时具体讲到,影响因素包括:政府重视程度、外界社会环境干扰、传承人延续性较弱、自身传承方式受限等。为本项目指标的选取提供了方向。
三、数据来源及解释
(一)数据来源
我们对社会各群体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面向龙泉市居民,多维度了解龙泉青瓷当下的传承意愿与传承模式。此次调查,选取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结合。主要目的是收集一些在正式调查前的相关资料,使调查结果更加精确和完整。
本项目对龙泉市的4个街道、8个镇、7个乡进行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正式发放问卷前对龙泉市龙渊街道进行了预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份,各项指标的信度都保持在0.7以上,效度在0.8以上,表明该问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有效。本项目最终共发放46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52份。
四、TAM-ECM介绍
(一)理论模型
TAM模型为技术接受模型,最早由Davis提出。该理论模型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为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近年来,学者开始聚焦于用户的意愿与行为的研究。为保证研究完整性,本项目还结合了ECM模型(期望确认模型)。ECM模型由学者Bhattacherjee首次提出,该模型是营销学专家对用户满意度的研究中产生的,该理论认为,人会形成初始期望并与实际情况的绩效感知形成确认,根据确认水平形成不同的满意度从而影响意愿。通过研究,本项目拟建立以下模型(图中的“+”表示具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假设
本项目建立五个维度,九个假设。分别为:
1、期望确认,ECT架构认为期望是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因为期望为人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判断。本项目中的期望确认包括其提现阶段龙泉青瓷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的民族文化自信,青瓷制品质量期望达标的指标。建立假设:
H1a:期望正向影响满意度
H1b:期望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H1c:期望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2、感知易用性,指用户感知某项技术或系统容易使用的程度,其包括青瓷手艺难易程度,掌握基础青瓷技艺所需时间,学习青瓷技艺的资金投入等指标,建立假设:
H2a: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H2b: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
H2c: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意愿
3、感知有用性,指用户使用某项技术或系统,感知该技术或系统提高绩效的程度,其包括提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指标。建立以下假设:
H3a: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
H3b: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意愿
4、满意度,以往文献都没有将龙泉青瓷现状的满意度和意愿纳入模型进行联合探究,发掘满意度对意愿的影响,本项目认为满意度对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假设:
H4a:满意度正向影响意愿
五、深入剖析——工艺传承意愿探究
(一)基于TAM-ECM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
1.效度分析
在整体信效度检验合格的基础上,通过AMOS 26对具体指标题项进行进一步检验,判断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显著性关系。
由表11得出大部分测量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指标均大于0.5,表面问卷题项之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大部分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大于0.5,且组合信度系数CR大于0.7,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因此可以对调查问题进行进一步相关分析。
区分效度可以对所观测到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区分。区分效度中,各变量之间需显著,相关性系数应小于0.5,由表可知,大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小于0.5,变量之间显著,大部分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该量表数据区分效度较理想,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模型拟合度检验
利用AMOS 26 采取最大似然法拟合模型,构建模型实际拟合指标,同参考最佳指标进行比较,以此反映该模型的拟合优度。由表可知,拟合指标均达到最佳取值范围,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很好的拟合该样本数据。
3.路径分析
为分析潜变量之间、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程度,本文通过路径分析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和图得出在期望、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与意愿进行的假设检验中,一共有6个原假设得到验证,3个原假设没有得到验证,拒绝原假设的支持。其中,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意愿均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他变量不变时,感知易用性每提高1单位,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意愿分别提升0.795,0.475,0.935个单位;期望确认对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他变量不变时,期望确认每提升1个单位,满意度相应提高0.167个单位;感知有用性对意愿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其他变量不变时,感知有用性每提高1个单位,意愿相应下降0.13个单位;满意度对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他变量不变时,满意度每提高1单位,意愿相应提高0.107个单位。
六、蔚然成形——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工艺传承与的期望确认、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意愿进行调查,具体提出工艺传承中自身与环境对传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期望确认、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低
青瓷的文化含量很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而从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都不太感兴趣。而在学生群体中有84.7%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会去深入地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教学内容的改变,使整个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减弱,从而导致当代人在青瓷工艺传承这一方面存在断层现象。
2.发展环境满意度对工艺传承意愿影响最大
通过因子分析将影响工艺传承满意度的因素分为发展环境因素、制作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发展环境满意度对工艺传承意愿的影响最大,说明工艺发展环境评价越好,群众对于青瓷工艺传承意愿就越高。提高居民对于青瓷工艺发展的评价,增设青瓷工艺制作相关设施,提高开展青瓷相关作品展览有助于提高居民对青瓷工艺传承意愿程度。
3.传承意愿受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影响
基于TAM-ECM理论,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期望确认、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传承意愿受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影响。青瓷工艺技艺制作难易度越低,投入所需时间越短,学习青瓷工艺所需资金投入越低,青瓷工艺传承意愿就越高。同时对青瓷当前的社会政策、发展力度与制作环境评价越高,民众越愿意传承青瓷工艺。然而当青瓷工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地位的情况下,民众对于传承青瓷工艺意愿则下降。以此可以看出,青瓷工艺客观发展情况越好,个人对于青瓷工艺制作投入成本越低,可以吸引民众传承青瓷工艺,而青瓷工艺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社会地位越好,导致民众对于青瓷工艺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不能甚至减少民众传承青瓷工艺意愿。
(二)建议
1.以个人为中心主动学习青瓷文化
增强自身对于青瓷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发展青瓷工艺。非遗工艺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价值沉淀,增强居民对青瓷文化的自信,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文化内涵,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于青瓷工艺进一步的内涵认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注重提高自身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2.以家庭为单位营造青瓷传承氛围
家庭氛围对提升青年传承青瓷工艺尤为重要。要注重对青少年青瓷文化的熏陶,提高对于青瓷工艺素养培养。增加青少年接触到龙泉青瓷工艺技艺的机会,从小培养青少年对龙泉青瓷技艺的兴趣,制定长远而科学的培养计划。
3.以网络为媒介促进青瓷工艺传承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确宣传目标,其次是丰富宣传形式和内容,调查显示,现阶段关于龙泉青瓷甚至传统文化的信息寥寥无几,并且点赞评论也是屈指可数。可以尝试开发一些青瓷相关的小游戏或者以龙泉青瓷为故事背景的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活泼的动漫形式展现出青瓷的发展历程,将发展历程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绎;举办青瓷知识有奖竞猜活动,通过设立小奖品等形式,促进人们对青瓷的了解;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在线上使用3D技术使人们全方位的欣赏青瓷,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吸引更多人学习青瓷技艺。
4.以校园为重点培养优秀青瓷少年
加强传统青瓷工艺专题讲座,青瓷工艺展览等。让学生对青瓷工艺各方面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打造“青瓷长廊”,营造青瓷工艺传承环境,让浓厚氛围渗透到学生当中。并且应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之间相结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青瓷工艺调查活动,让学生感受青瓷的独特美丽,亲自参加青瓷工艺传承保护工作。
加强校内外联系与合作也是促进青少年了解青瓷工艺的手段之一。培养青瓷工艺传承,既要立足课堂,也要走出校园,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要发挥社会资源在传统青瓷工艺中的作用,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积极组织学生前往青瓷小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青瓷产业基地进行零距离接触,实地操作。
5.以政府为依托提高青瓷传承环境
龙泉青瓷工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龙泉青瓷的财政支出,给予青瓷相关性创业项目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少青瓷从业者或者爱好者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政府要经常举办青瓷作品展示活动,青瓷优秀作品的现场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向人们展示青瓷的魅力,以吸引许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人群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其对青瓷工艺制作的兴趣,为传承青瓷提供更多的人才。政府要善于与企业、学校等机构的合作,举办青瓷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可以为更多的学生、个人青瓷工作室、青瓷爱好者提供展示技能和交流技巧的平台,对青瓷工艺的发展起到了激励和提高作用。政府应多组织免费的青瓷体验课和技能培训课,给以青瓷学徒提高自己技艺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感受青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小俊.传承与再造:龙泉青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上海工艺美术,2021(03):72-74.
[2]张涵秋,李锋.设计驱动下的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以龙泉青瓷为例[J].设计,2020,33(01):107-109.
[3]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3):155-160.
[4]申绍云.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发展路径:跨界融合,转化再生[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15(4):55-60.
[5]马知遥,常国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化阶段——2011-2020年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13(6):44-59.
[6]李江敏,王青,朱镇.sss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验价值体系、测量与检验[J].旅游学刊,2020,v.35;No.291(11):78-89.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0.11.011.
[7]关磊.sss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用户体验、TAM和ECM的整合模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No.288(02):48-59.DOI:10.16384/j.cnki.lwas.2020.02.00.
【基金项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承青瓷文化,重焕千年翠色—非遗龙泉青瓷意愿与传承模式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213294006)
作者简介:邬雨萍(2000.9-),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