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析“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应用
摘 要:“鼎”在古代作为炊器使用,后来逐渐变为礼器,有了象征性的意味。“鼎”不仅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更是高尚美德的承载之物。“鼎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的目的就在于传播弘扬“鼎”所代表的美德,其中诚信的美德尤为重要。“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融合,具体来说,应该树立“鼎”为诚信品德的象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渗透诚信教育,并且让教师们率先做好诚信的模范,以身作则。
关键词:鼎文化;校本课程;诚信教育;融合应用
“鼎”最初只是一种用来烧火做饭的炊具,没有特殊的含义。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鼎”也越来越具有象征色彩和文化色彩。先人们在“鼎”上篆刻文字,一来为本朝运势祈福,二来以经验劝诫后人。“鼎文化”和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礼仪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昭示了先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鼎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当中,与诚信有关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本土地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一、“鼎文化”的概念
“鼎”原本是烹饪食物的器皿,到后来,才成为礼器。所谓“器以藏礼”,指的就是礼仪这套文化内容,被熔铸在器皿之中。[1]“鼎”其实是古代圣主道德、功德的象征。殷商亡后,“鼎”的制作形式开始变得复杂、考究,其慢慢脱离了单纯的器的范畴,而有了凝聚中华文明内核的重要功能。“鼎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围绕“鼎”器皿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化内容。
二、“鼎文化”校本课程设置与古代礼仪的关联
尽管“鼎文化”距离今天似乎已经显得有些遥远,但是其深刻的内涵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鼎文化”放在教育领域,便是由古代青铜文化、礼仪文化凝结而成的、塑造青少年良好品德的教育工具。通过传播弘扬“鼎文化”,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的优秀精神。在“鼎文化”耳濡目染的教学当中,学生们能够培养起重视美德的习惯,勤于在生活中贯彻落实有关德行礼仪的实践。“君子一言九鼎”,“鼎文化”和诚信这项美德的关系尤其大。某种程度上说,教育领域的“鼎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仪文化和诚信教育。
三、“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应用
“鼎文化”是校园德育教学的主题。在学校,开展以“鼎文化”为中心的德育课程,分别强调“真”、“朴”、“诚”、“勇”的观念。其中,让学生学会“诚”是校本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鼎为诚信品德的象征
既然选择以“鼎”作为学校精神的代表,就需要在德育课程当中充分挖掘“鼎”的内涵。教师在教授德育课程的时候,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鼎文化”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吸取学习的部分。因为,“鼎文化”在德育课程中是一个中心议题,围绕这个议题,教师们可以开枝散叶式的为学生们讲解“鼎”和诚信品德之间的关联。在梳理“鼎文化”的由来以后,相信学生对于“鼎”以及“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会知道“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诚信品德的象征,于是先将对“鼎”这样物品产生认同,进而更加认同学校所传播弘扬的诚信教育。
(二)传统文化渗透诚信教育
只有“鼎”的象征意义是不够的。在德育课程当中,如果只有单独的象征性符号而没有意群的话,将会很难产生说服力。德育课程是比较特殊的门类,它要求学生们追求“善”,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德育课程最好能够结合传统文化的故事进行宣讲。譬如,樊迟学信礼、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干金”,这些故事通常情况下都会比一个孤立的文化符号更有可信度。教师需要清醒的认识:诚信教育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诚信教育是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重要内容,必须在长期的实践教育中才能起到效果。其实,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故事只是能够对德行培养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诚信教育不仅要靠教师的努力,还要有和家长、学生保持沟通的程序,引导家长和学生在生活中也能不忘记诚信的教诲。
(三)教师率先诚信以身作则
“鼎文化”校本课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率先诚信,以身作则。言传永远比不上身教。尽管“鼎文化”校本课程的绝大多数内容还是要靠教师讲授来完成,但是从长远的效果来看,教师亲自做榜样或许更有助于诚信这项品质的养成和推广。[2]在校园事务方面,教师要保持充分耐心应对学生的需求,答应过学生的事情,不能做不到;在对待他人方面,教师也要贯彻落实诚信的良好品德,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能够寻找到榜样的力量。当然,教师的以身作则不能仅仅是短期的作秀,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下来。教师只有在充分提高自我道德修养、保持慎独、反省的习惯,才能在道德实践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积极改正这些缺陷。某种意义上,教师对校本课程“鼎文化”的认同要更加强烈,否则教师的言行将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
四、结语
“鼎文化”脱胎于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青铜文化。其一开始只是围绕器皿而形成的文化,后来就有了独特的象征性意味。毫无疑问,将“鼎文化”引入到德育课程中,是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鼎文化”一方面用器皿作为象征物,给了德育教育重要的载体;另一方面开拓了德育教育的思路,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将“鼎文化”同“诚信教育”相结合。“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应用是需要采用一定策略。这些策略分别为:树立“鼎”为诚信品德的象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渗透诚信教育,并且让教师们率先做好诚信的模范,以身作则。相信在相关校本课程的帮助下,学校诚信教育的质量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麻锦霞.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神”与“形”的建构——以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鼎文化”为例[J].职业,2018(31):86-87.
[2]任海宾.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3,(7):3-4.
课题项目: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德善品格课程”专项课题【探析“鼎文化”校本课程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应用】,课题号: 0921XD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