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语文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研究
摘 要: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此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2022年我国教育部门发布了全新的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要加强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其人格。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题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强化初中生阅读水平,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开展主题阅读,既能帮助学生真正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也有助于弘扬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实践策略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通常是指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的一种阅读模式,该种阅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十分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目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尚未完善,若教师仅向学生讲解浅显的文章内容,很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主题阅读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及情感体验,使其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真切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阅读教学,不仅能全面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核心素养,还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目标。首先,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需依托相关的传统文化与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这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强化其阅读能力。同时,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能开拓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其次,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期间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含义,也能使学生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此为初中生今后语文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二、初中语文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加强重视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为更好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将情感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在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悟文章的传统文化精神,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其真正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得以提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古诗词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品味诗词的意境、语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真切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同时,教师需根据古诗词含义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向,体会作者古诗中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之情与热爱之情,增强初中生的文化认同感,激起其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利用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文学素养得以完善的目标[1]。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激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前,分析文章内容,并结合文章意境,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发展其想象思维,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丰富情感及文章的文化精髓,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学习体验。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记承天诗夜游》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呈现文章描述场景的图片、视频,并通过PPT给学生介绍作者生平、文章写作背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阅读情境中了解作者豁达超脱的境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语文教师还可适当为学生推荐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等,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的悠久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促进语文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深入解读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合理提炼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在阅读环节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三峡》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为学生呈现三峡当前的景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我国大好山河的美丽、壮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为实现深度学习,语文教师还需给学生呈现三峡古时不同季节景象的视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以景色描写抒发的对祖国景观的热爱,提升其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又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资料信息,互相交流各种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风格特色,加深学生对传统建筑的记忆。在此期间,教师还可利用假期时间、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的建筑文化,使学生能体会到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文化品位[2]。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使其更好的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魅力,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紧跟教育改革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引导初中生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价值观念,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优化语文课堂整体质量的同时,实现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爱香. 初中语文课堂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5):26.
[2] 任旭芝.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