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劳动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路径探究
摘要: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能,能够为人类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提供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更应该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双融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式,发挥劳动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更是有针对性的从基于劳动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意义、基于劳动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路径探究,两个层面展开了更为细致的分析,以期为劳动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双融合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双融合
引言:
随着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人数之间增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使得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量不断下降,对于之后就业形势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教学,在更为完善就业教学活动中,将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目标的方式,改善传统劳动教育活动中相对落后的就业环境。
一、基于劳动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意义
(一)端正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实力的不断提升,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企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机会变小。因此,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劳动教育视角下,积极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能力。在更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在更为完善课程内容教学中,端正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对岗位工作内容的了解,带动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1]。
(二)推动就业发展
在劳动教育视角下,高等院校积极展开更为系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双融合课程教学工作,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展开更为系统教学工作。而高等院校更加全面且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开展,能够帮助现代社会背景下企业内部就业工作的有效发展。校企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指导方式,学校通过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方式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更是为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以及良好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支撑。
二、基于劳动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路径探究
(一)构建融合教育平台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双融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专业教师融合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内容,借助现代化新型教学设备与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劳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在更加广阔平台中寻找就业机会。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更为广泛教学路径中,为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教师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路径中,更是将引领学生思想意识转变作为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中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智能看通知等融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对就业活动的兴趣。在这一完善教学平台构建与不断推进过程中,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为更加全面促进现代化劳动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在了解现代化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调整,以保证后续劳动教育效果与优势的全面提升。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双融合路径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保证在劳动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具体知识内容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制定更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更能够带动其在就业岗位中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2]。
(三)营造融合教育氛围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是劳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等院校经常会因为缺乏良好就业教学环境,使得学生难以转变自身学生地位,对于就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内容学习不到位,也影响了其在毕业后就业能力的提升。而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视角下积极建设社会、学校、家庭合理的教育机制,营造出全新的俄劳动教育氛围,引领大学生实现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的最终目的。高等院校将融合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到校园教学环境中,并引导学生与社会、家庭建立良好的联系,这样也就能够帮助其在完善教育体系下教育活动的深入且全面推进提供支撑。
(四)深入挖掘劳动元素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推进,需要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方法,在顺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下,改进完善的教育体系,让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高等院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大学生学习更为系统化知识内容提供支撑。教师通过深入挖掘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类型的劳动因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为其在就业活动中思维理念、实践探索等各项实力提升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群众在各个层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得到了革新,高等院校更是从劳动教育视角下展开了更为有针对性且详细的教学工作。为确保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双融合工作有效推进,上述文章更是着重从构建融合教育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营造融合教育氛围、深入挖掘劳动元素,几个层面展开了更为细致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晓飞. 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132-134,156.
[2] 张秒高,邱振国,刘巧瑜,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双师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为例[J]. 山西青年,2021(24):27-28.
王桂荣(1988.06--),女,汉族,山东东营人,讲师,学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