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的研究
——以河北省某高校为例
摘要:在高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高层次的青年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能量源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亟需青年教师按照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使高校能够朝着新的方向而不断地进步,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河北省某高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这五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提出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提升能力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提升路径
引言
在当今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都是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水平,进而他们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比较突出,但是很大一部分的青年教师并不是师范高校毕业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是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因此教学能力的欠缺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能力是非常迫切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其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1 调查对象与内容
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依据河北省某大学的实际教学状况编制了“河北省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表”问卷。该问卷结构由单项选择题和李克特量表两部分构成,问卷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性别、教龄、职称等基本信息组成了问卷的第一部分,此部分共设置了10题。 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教学能力方面的单选题,共20题。最后是调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目的设置了第三部分,共10题。
1.2 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省某高校45岁以下教师,研究的形式是网络问卷下发和回收,时间是设定在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整个的调查过程中,第一步,问卷发放到全校工作群。第二部,问卷回收,下发时间设定为7天,7天之内下发和回收完成。第三部,整理数据时可能会有各个学院的教师问卷数量各异的状况,又进行了后面的设定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第四步,在第二级别的各类学院的教师工作群中下发和回收第二次问卷,此次时间设定为14天。最终,总共收回的问卷有432份,其中无效问卷34份和有效问卷398份,有效率达到了92.13%。
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中的Cronbach’α (克朗巴哈)系数作为信度估计指标[1],高信度是指克朗巴哈系数大于等于0.7,低信度为小于0.35。本文应用SPSS22.0 中的Alpha测量方法检验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依据成熟量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 0.715、0.723、0.812、0.876 和 0.914,表明该量表各维度可靠性较高。并且整体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65,说明问卷的信度很好。
2.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通常采用内容效度或构念效度来检验[1]。本研究中,问卷的编制在完成之后,在研究专家审核之后进行了修改,修改过后并交由对口院校两位专家进行了二次审核,完成了两次意见修改,最终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
效度检测过程中,判断依据是KMO值。KMO数值越趋向1,表示问卷变量间的相同的因素就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另外,依据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假设,Sig 值不大于显著水平0.05 时,拒绝原假设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在整个结果中,KMO值为0.948,Sig 值为0.000,说明问卷的效度很好。
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5个方面[2]具体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1教学认知
在教育认知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非常熟悉的只有7.82%,比较熟悉的有38.72%,从结果来看,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学认知方面的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一部分原因可能与此次调查的教师中非师范专业教师比师范专业教师占比大有关,因为非师范教师没有系统学过教育认识方面的理论知识。
2.2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对课程整体设计非常熟悉的有35.78%,比较熟悉的有34.12%,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达到很成熟的状态,这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2.3 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方面,较熟练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数据是80.15%,这个数据反应了大部分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很轻松地与学生沟通,且更加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4 教学反思方面
针对教学反思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有68.84%,说明青年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的反思态度相对是比较积极的,对自我提升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只是偶尔或者不会进行反思工作的,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针对这方面,探寻出积极的加强反思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2.5 教学研究方面
通过对数据结果可知,经常性进行教学研究的占比为13.07%,不进行教学研究是1.00%,有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占比只有38.69%,这个结果说明了大部分教师还是较少进行教学研究,没有很好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3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依据以上五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出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因素,本文从教师、学校、社会等三个层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方面
第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并没有受到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对教学出现的问题把握会不太精准,并且青年教师由于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是更加注重科研的前提下,会对个体职业专业化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有所偏差。在职业和专业的压力下,青年教师会呈现出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3],无法很熟练有技巧地与课堂结合。第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年限少,教学设计的成熟度也相对偏低,针对此方面,青年教师的自身授课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三,在教学反思方面,青年教师缺少的是双边视角的反思[1]。现在社会的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生活状况也不太理想,更不要说青年教师这个行业了,青年教师在面对科研、教学和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科研和论文写作,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就会较少。[4-6]。
3.2 学校方面
首先,大学的教学评价导向有问题,评价主要看的是教师的科研、学历,使得教学和能力方面的问题有所忽略,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能力问题就不会有高度的重视[2、5、6]。再有,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大多都比较形式化,只是注重完成培训这项工作,不重视培训的实质,这样会让本身没有进行系统教育理论学习的青年教师在教育能力上会欠缺很多。也就难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2]。
3.3 社会方面
专业实践的重点在于进行社会实践,才能更加切实地将实践教学知识传达到位,但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这样就会导致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将专业性强的知识给到学生。另外教师在社会上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看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所以这跟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很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社会上地位较低就会影响教师自尊及心态,影响到的话,最终就会导致教师对于职业的不满意程度上升,也就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路径研究
综合以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师德信念、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加强资金投入,提升青年教师经济待遇三个方面探寻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4.1 教师自身--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师德信念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都具有高学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但是也间接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青年教师的学历比较高,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会比较长,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即可入职工作,从学生的身份向教师的身份转变就会不完善,并且大学教学任务本身较为艰巨,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所以提升师德教育是关键。第一,应建立正向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通过参加实践教学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状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第二,应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基础的学习,从基础开始巩固自己,完善自我,积极地了解学习相应的教育政策,可以做到时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2 学校层面--建立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教学培训可以直接地对高校青年教师能力进行提升,所以在学校层面最为主要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让教师培训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多样化的培训形式,首先就要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多元化发展理念的形成,还有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依据教师的专业,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另外也需要增强教师自身所欠缺方面的培训,比如理工科教师,应该让他们多些人文情怀的培养。
4.3 教育行政层面--加强资金投入,提升青年教师经济待遇
资金会对教育产生比较直接和长远的影响,也会影响教育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就可以使得教师教育有比较大的提升。第一,政府应适当地学校教育资金,比如可以设立教研资金促进教师对教学科研的动力。第二,国家应提升省属高校青年教师待遇水平,建立健全的教师生活保障体系,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来解决住房问题,因为对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就是住房问题,让青年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去。第三,政府应该增加培训资金,鼓励学校对老师进行更加专业和有效的培训工作,也有条件提供更有优秀的教育专家来进行教学指导与交流。
5 结论
本研究主要以河北省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研究着眼点,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详细地了解到青年教师教学情况的资料,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学校、社会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提升策略,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邱皓政.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SPSS(PASW)数据分析范例解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299-310.
[2]魏亚旭.浅谈高校教改形势下对教师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07):2.
[3]龙细连,肖魁伟,郑梅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007):030.
[4]黄广顺.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的路径[J].高教学刊,2019(26):154-156.
[5]余承海,姚本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3):48-50.
[6]杨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本文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项目《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研究》(课题编号:HWJG202205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