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探究

杨燕奇 陈溧
  
大鑫媒体号
2023年24期
溧阳市戴埠中心幼儿园 213300

摘要:幼儿的生活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绝大多数是富有地域性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要精挑、寻绎,努力让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的学习之中,让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组成。乡土资源不仅具有乡土性,还具有民族性、民俗性、文化性,具有传承性、发展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彰显乡土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让乡土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熠熠生辉。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学校教育的思想,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就已经提出,如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等,近几十年,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投入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但仍存在一些资源尚未被重视的情况。因此,乡土资源作为学校组织教材的重要素材,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一、借助乡土资源,开发特色活动

乡土资源中有溪流、树木、山丘、田野的自然风光,还有值得人们探索的文化基因,这些都是幼儿探索自然与生活的活教材。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和规划,形成全面的乡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体系。

第一,寻根本土文化,创新美育路径。本土资源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极具文化价值和美育价值。通过实地考察、调查民风民俗的方式,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美育课程,一改以前幼儿教育从课本到课本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寻根本土资源,是一种幼儿美育教育的创新手段,教师应当注重加深对本土资源的认知,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例如,宦溪镇板桥村是孔子后裔聚居村,正在打造“孔子文化村”,当地教师可以依托这一资源,带领幼儿走进文化村,了解当地人文景观和地域特色,让幼儿感知中华爱学、乐学的美好传统。

第二,承红色基因,助力美育工作。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丰富乡村幼儿园的美育工作内容,幼儿园可以借助乡土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特色活动,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将“红色种子”播种到幼儿的心田,让其生根发芽,促进幼儿爱国情感的生成,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例如,宦溪镇降虎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地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带领幼儿走进革命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回顾先辈艰苦的革命历史;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探望老红军,聆听红军的故事,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通过红色之旅,让红色的基因,从小就根植在幼儿的心中。

第三,借力乡土优势,开发美育研学。发挥乡土资源优势,可以借助“乡趣”,抓住乡村的自然之美,开展美育研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乡村田野,观察水稻的穗和叶,了解稻谷筛选、去壳变糙米、精加工成大米的过程,让幼儿真真切切接触大自然,体验农耕农趣。在实践体验中动手劳作,感受劳作的乐趣与辛苦,品味丰收的喜悦。教师应注意突出乡村特色,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体察、总结、描绘乡村之美。

二、重视兴趣引领,合理利用乡土资源

区域游戏是一种学习型的活动,既有学习功能,也有娱乐功能。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由自主创造欢乐的游戏精神,注重儿童情感的体验,运用儿童所喜爱的当地资源,创造适合儿童的地域活动,让他们在地域游戏中体会到当地的资源。在室内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这些玩具都玩过了,可以重新换一些玩具吗?”通常,在阅览区,孩子们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跑到其他的游乐区,建构区的孩子们为了争夺积木而产生了冲突,科探区的孩子们认为这个游戏很难,难以独自进行,向老师求助。本该是一场欢乐的区域游戏,但有些孩子说:“真没意思,我不玩了。”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儿童并不是为玩而玩,或在课堂之外的时间玩。因为老师的权威和规定,孩子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仅可玩耍不超过半个钟头,不得大声喧哗,儿童不能离开场地,不能随意更换玩具,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儿童玩耍时的情感体验往往被忽视。地域游戏利用乡土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体验,还要思考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才能使地域游戏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使幼儿在地域游戏中体会到乐趣。

与室内游戏相比,儿童在室外区域玩耍时,不会有“好无聊啊”这样的感慨。在室外的游戏里,孩子们又跑又笑,玩得太开心了,经常忘记了时间,玩完了还想玩。室外场地开阔,贴近自然。人是大自然的造物,儿童有接近自然、接近社会的天性和需要。小孩子在接近自然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喜悦。在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嬉戏和探索。地域游戏中乡土资源的使用应该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从本土资源中吸取与儿童相关的教育内容,使其能够不断地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验。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创建地域游戏和使用地方资源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提高儿童的主体性,可以使儿童的游戏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地域游戏中,兴趣是使用地方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真正地参与到本地资源的开发中,并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地区游戏,才会对地区游戏产生好感,并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地区游戏中,在区域内进行游戏,感受到正面的情绪经验。

三、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农村的乡土资源丰富多样,随处可见的花草及自然环境都可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如,幼儿可以通过了解草编艺术,尝试完成各种草编工艺;收集树叶,制作叶脉标签、树叶标本、树叶粘贴画、树叶编织品等;学习泥塑,捏制各种餐具、小动物、日用品等。每个幼儿的手工艺品都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还能让农村幼儿园的教室环境更加美观、清新,有效提升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及创造力。大主题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可立足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规律等特征,多样化创设主题活动,优选幼儿熟知且感兴趣的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及大自然中的本土材料等资源当作幼儿园自然探索课程有效补充。如在组织幼儿参与“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提升创作水平。在课件中,可以围绕家乡的物、家乡的事、家乡的人这三个环节入手,展现家乡的人文风情,体现艺术形象。如可以展现家乡风景名胜区的场景,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家乡的风景。还可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并配上相关音乐,随乐入境,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最后可配上能体现历史沧桑的音乐,展现当地古今历史名人及相关故事,了解相关的事迹。引导幼儿全方位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音乐等,继而引导幼儿参与《我们的家园》创作,幼儿可在“小小音乐剧”中用旋律展现家乡的自然美,用歌唱的形式展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用舞蹈演绎丰满的人物形象。

四、利用乡土资源,自创打击乐器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锻炼和培养幼儿音乐乐感和节奏感的重要手段,提升打击乐教学有效性,有助于幼儿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过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如果在打击乐音乐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创新,一昧采取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极易让幼儿对打击乐学习失去兴趣。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积极探索打击乐教学创新路径。在基于乡土资源的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则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打击乐器,这样既可以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乡土资源作为打击乐器的制作材料,如沙子、石、水、竹筒、木棍、各种材质的废旧瓶子、河蚌壳等,这些材料方便易取,投入成本低,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在利用乡土资源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神奇魅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而在制作打击乐器时,教师需要给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和动手实践的空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意、趣味的打击乐器。比如,有的幼儿就会运用沙子、竹筒等材料,制作成可以发出沙沙响声的“沙瓶”,而往竹筒里面投放不同的东西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幼儿利用木棍、石头、河蚌壳等材料,制作成可以敲打出神奇音效的“小鼓”。通过这些“新奇”打击乐器的制作,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实现寓教于乐。

结语:总之,乡土资源是乡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作为农村学校,存在资金少、人手不足的情况,但是我们仍然行进在创新园本课程的路上。身为乡村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积极利用教育智慧,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各类乡土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给幼儿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小宝.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探究[J].新教育(海南), 2022(32):2.

[2]苏建芳.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观察, 2021(4):3.

[3]陈燕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乡土资源的利用分析[J].好日子, 2022(33):0124-01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