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褚红惠
  
大鑫媒体号
2023年29期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 272059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立足学校实际,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建设特色课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将校内外自然、社会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来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究和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农村实际,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乡土资源 开发与利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形势下,将那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下的乡土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教育格局,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自然、人文资源。学校积极探索、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学校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小学的实施,我们利用地域特色、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乡土课程资源,展开了“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

一、乡土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的核心理念

1.立足农村现实,彰显乡土特色

面对农村小学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专业器材与实践基地的难题,学校将目光转向农村学校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将校内外自然、社会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来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究和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农村实际,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采用乡土化的方式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系列主题

国家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自主实践、亲身体验进行获得知识、经验,丰富认知、感受,加大学生体验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乡土化课程主题。

(1)考察探究活动。一是校园植物观察类。学生来到大自然观察各类植物,包括松树、柳树、葡萄、睡莲等。二是调查乡村环境类。让学生了解自己成长的生活环境,如调查家乡小河的生态环境和源头,调查水土流失现象,调查农村古树保护现状等。三是考察当地企业类。学校与水电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基地等企业建立联系,带领学生到各个基地进行现场观察。

(2)社会服务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也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比如当交通安全员、争做小小讲解员等。

(3)设计制作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年来,学校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诸如“长把黑板擦”“豆子大变身”“免扎葡萄袋”“老丝瓜的用途”等制作活动。

(4)职业体验活动。开辟劳动场所,组织学生进行种植,以此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种白菜、辣椒、萝卜以及采摘草莓和培育葡萄苗的实验等。

二、项目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实施的主要方式

学校将项目化学习方法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构建出项目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个环节:选择主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自主评价与分享总结。

1.根据实际情况,多样选择项目主题

(1)根据季节选择项目主题。比如种植类项目学习,“种白菜”“种辣椒”“种蒜苗”“采摘草莓”“培育葡萄苗的实验”等季节性很强,依时节进行这类项目学习,学生能领悟到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人类需要遵循自然规律。

(2)根据学科需要选择项目主题。比如五年级科学课教学“水土流失”时,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真正开展“水土流失现象调查”的项目学习等。

(3)根据情景选择项目主题。有些情景是自然生成的,比如“玩具DIY”的项目,就是因为有学生无意间带来了自己制作的玩具,引起同学的好奇,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发动学生开展“玩具DIY”项目学习,从此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规项目。

2.实施学习计划,小组合作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组首先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讨论,预估学习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和预防,比如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物质材料的准备等。

3.开展总结交流会,分享交流学习经验

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召开交流会。各小组在交流会上要介绍本组的项目进展情况,自评学习表现,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学习结束时,还要组织学生召开成果展示会,分享学习收获。

三、常态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常态化

1.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1+X”操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总结形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模式,即“1+x”操作模式。“1”代表项目化学习方式,“x”代表不同的学习主题。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可以用项目化方式来设计和实施。在主题的选择与安排上,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

(1)组建了结构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基于兴趣和特长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2)建立了大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与科技馆、花卉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火龙果基地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大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总之,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建设特色课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路子,对于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2]朱华.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5)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