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向青
  
大鑫媒体号
2023年31期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尧市镇初级中学 4194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师要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依据政策的指引转变教学方向,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创新实践,寻找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地优化调整,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师受到政策的影响,其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能反思以往教学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从中感知地理学科的魅力。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契合,教师生硬地讲解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及对地理学科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与之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生态与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现未来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初中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助力他们提升综合能力,发展综合思维。因此,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

1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为迎接会考做准备。初中地理在会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理问答题分值也较高,因此初中地理的成绩占比相对较大。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加持,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知识。(2)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掌握区域地理是基础,重要的是运用这种认知能力去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体性学习,让学生巧妙地运用区域地理的认知方法,促进学生区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在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展开分析能够了解,初中地理教师受到陈旧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存在偏差,教师专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枯燥乏味的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地理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能力低下,地理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缓解学生的压力,借助趣味视频、动画转化地理知识,以此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教师并未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依旧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碎片化的记忆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频率低下,长此以往,会形成思维定式,限制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3.1转变理念,重塑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要想实现地理教学的创新,首先,教师要转变陈旧的理念,根据学生的本身情况、地理学科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还要明确自己和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中去;最后,教师要树立起情感教育的目标,把握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了解学生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指导,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真正得以培养。

3.2实现微课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课堂中灌输式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契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时代,微课的出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观赏微课视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微课视频的制作,在课前要认真分析解读教材内容,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丰富视频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3.3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打造高效课堂,其前提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其转变学习态度。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已成为开展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创设多元情境,基于图文声像的有机融合丰富地理课堂内容,转变常规地理知识呈现形态,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从兴趣出发,主动走进情境去了解学习内容,获取地理知识,并产生探索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组图片和视频,如:山顶的皑皑白雪、浩瀚的沙漠风光、一年四季的变迁、十里不同天的变化、世界各地人种分布等,将学生日常所经历或了解的事物和场景直观呈现出来,使其从新的视角认识各种地理现象,明确地理的学习对象,并产生探索兴趣,主动探索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地理之“谜”。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很多学生会产生期待心理,渴望进一步学习地理课程,这对后续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意义重大。

3.4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结合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收集整理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在生活情境中分析解读抽象的地理概念,能够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能够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3.5重视实践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学生需要广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展开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基于此,教师须重视地理实践的有效引导,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实践,以教材安排的实践内容为主,启发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自主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地理实践开展须有目的、有计划,教师负责组织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是新课改下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理念,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为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基玉.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21(7):1503.

[2]葛赵炜.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J].文渊(初中版),2020(11):5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