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摘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为我国经济发展而生,其与各企业、行业之间紧密相连。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实现长期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推动职业院校的个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因此学校应主动对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建设与革新。同时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带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满足各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本文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引言: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办学,使职业院校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并逐渐建立起以行业为导向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产教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引进优质的企业资源,既可以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其集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中,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效能,又能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实现特色教育的贯彻落实,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有利于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学校与企业专家之间的智慧融合,能够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强化人才产出效率,减少人才培养周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实际教学中,学校和企业要有清晰的分工,实现协同办学,共同培养人才。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将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具备一支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专职师资组成的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并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一批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能够使企业与学校达到双赢局面,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企业生产中融入学校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强化对专业技能掌握。另外,把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当作教学课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其原理进行详细说明,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政府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一国的整体实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式能够让学校的科技研发队伍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指引,从而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另外,产教融合也能够推动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在企业发展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不仅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科研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在此期间,企业还可以与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上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产品研发工作,攻破科研难关,进而降低研发成本,节约研发时间。在学校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
二、职业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协同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可采取活页式教材与工作手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采用活页内容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并以针对性手段完善不同专业的教学材料,进而以更为精确的内容和素材来适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体系设计需要。协同育人的途径是以教学为主,而校企良好合作则要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即企业和学校都要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工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将企业在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并与所在行业发展相结合,为市场需要提供更多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预见性。同时,鼓励相关企业人才积极参与体系设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采用现代化、实用化知识。此外,应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当前育人理念,充实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为根本。并从行业人才培养需要出发,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2]。
(二)加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部分职业院校因资金投入与其他“双高计划”院校差距过大,导致其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以“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综合性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通过共建实训基地来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主体的合作育人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大对专业和课程创新与改革,完善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针对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应按照人才培养需求来建造,使其符合现代化知识、技术以及技能的需求,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另外,通过校企共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资源共享,既能够让企业在实际生产和教育工作中实现有效结合,又能防止实训基地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进而节约学校的教学场地和建设经费。
(三)构建“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学校和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融合,达到资源共享与最优分配的效果,推动产业、岗位以及教学等的有效整合,进而使学校与企业、教育与行业的资源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构建“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将校企各项资源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解决理论教学、生产实习以及顶岗实习三者之间在融合上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行教育集团办学机制,科学整合各项资金、技术以及人才,进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同时,成立理事会,从而使校企合作、专业指导以及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结合[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的实施,企业与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进而让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动下提升学习效果,强化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应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建立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协同育人体系,以更好地解决校企之间融合程度差的现象,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进而使校企双方实现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盛立军,傅彬.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建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06):35-40+56.
[2]张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06):93-99.
[3]徐小容,杨雨倩.脱嵌与互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信息失衡与对称机制建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6):144-151.
作者简介:李金柯,1988.04.25,男,汉,四川省营山县,本科,副主授,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