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现状、挑战及策略。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融合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地区,拥有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而职业院校作为一个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如文化差异、学生态度多样化等地域因素带来的教学挑战,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当前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这些挑战的状况入手,深入分析其影响原因,基于此提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策略,提高新疆职业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合;课程规划;多元文化
1.引言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遗产包含了深厚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学创作。从《诗经》、《楚辞》到《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再到各朝代的历史传记和古代诗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1]。为当代人民传达了历史智慧,反映了古代先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而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我国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沿,结合职业院校的不同办学属性,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着特殊的挑战[2]。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多元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疆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当前新疆职业院校当前需要注重的问题。这种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
职业院校的侧重点在于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种倾向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产生忽视。而且新疆的学生群体通常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学生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蒙古族为主,相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学生存在较弱的学业基础,这使得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和具有难度,涉及教育内容、形式、学生态度、教育资源配置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混合的现状下,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思考如何有效传授知识,更要考虑如何在尊重地域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向学生们有效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也院校面对的传统文化融合现状与挑战是多维度的。
职业院校通常来说在教育培养学生时,更多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课程规划重视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而这也导致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课程体系中也往往被边缘化。而且新疆职业院校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兴趣,让传统文化的教学难以避免存在枯燥乏味的情况。这种多依赖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知识传授方式,缺少生动、互动和实践的因素,使得学生一定程度上产生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排斥反感心理,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难度。而且结合新疆地区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从小接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学生在内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从而在教学中很难提起足够的兴趣面对本身就枯燥的学习。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方法
新疆职业院校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复杂而多元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需要创新和多元化,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资源分配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地区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多样需求。
3.1 课程内容整合
在现有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因素,结合传统与现代教育元素,利用经典文学作品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讲述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别样的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的文化深度,使学生在熟悉的学科框架内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而且院校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定期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和专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讲解,通过活动的参与提供给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3.2 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教师教学的单向式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学内容本就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更加无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而通过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学习方法,学生的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被激发,在互动过程中就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的可以采取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切身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气氛中,让学生们进行实地的体验教学,离开教室,将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作为教学课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意义,通过实地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3 加强师资培训和资源配置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是学生们深入学习的基础,院校需要投入必要的教育资源,建立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为学生们构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强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专业和深入的文化教育。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策略实施,对于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职业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结论与展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疆职业院校面临着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的挑战,通过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增强,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培育。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新疆多元文化的特点,创新思路,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育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能深刻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展望未来,新疆职业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角色将越发重要。期待这些学院不仅成为技术技能培训的基地,更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摇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扎实专业技能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娟,孙冉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与统一[J].学术界, 2023,000(3):53-63.
[2]梁新荣.清代西域诗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8):5-11.
[3]史维波.优秀地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育人路径探索[J].国际教育论坛,2022,4(3):63-65.
[4]李小勇,吴慧昊.边疆中小学科普教育资源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博尔塔拉州为例[J].科技传播,2023,15(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