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网络安全议题设置与应对策略

张燕梅
  
大鑫媒体号
2024年3期
云南省临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云南省临沧市 677000

摘要:本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思想,基本互联网建设发展对边疆民族社会的科技贡献率和文明推动力,从网络文化有利于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从“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和使命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和探索破解云南互联网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就网络时代功能和作用,网络信息防伪标识化,网民人口素质文明化,网络运营管理法治化等四个方面的议题进行具体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明 信息标识 法规保障 国家安全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长期经受信息传播滞后的云南边境民族社会而言,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切实体现着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跨出了一大步,是一次生产生活方法与节奏的革命性转变。同时,在网络文化驱使下,各少数民族人民适应“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对网络传播时空的快捷有效性、搭载讯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受众的无选择性和社会公共渗透性,以及网络自身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等,大多在无知与无准备的情况下参与,始终面临正确与谬误、文明与落后、正能量与反作用的挑战和考验,自觉和不自觉地陷入辩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信息真与假、认知还是排斥的隐患之中。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的文明设定

云南少数民族中流行一种传统优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说“你不管穿什么衣服,讲什么语言,都是从一个葫芦里走出来的兄弟姐妹,有地大家种、有肉大家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线,对中华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十分精辟的设定,包括“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提倡“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源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五个维度,建构国家和国际秩序和治理的规约体系。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以科学高效的特质和改变时空距离的巨大能量,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交流沟通的工具,已经和正在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断,又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任务和要求。于是, “中华民族一家人一家亲”, 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华历史,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共铸中华民族精神,“共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共同理念,转化为各民族各阶层老人小孩都听得懂记得住能执行的网络话语视频宣传贯彻、落地及时、通俗易懂、事半功倍。

(二)“媒体问政”优化党风政风民风建设。因互联网事业的建设发展,拉近了党政军警民思想意识的距离。在党中央与地方基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形成网络化对话通道,平等沟通交流,东西南北中“凝聚力”成为现实。例举临沧市凤庆一个县, 2023年在12个县直部门和3个乡镇开展“全民问政·局长面对面”活动新媒体问政活动。收到问题443件,回应385件,58件线下调查核实。共发短视频96条,点击量超580万次。仅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之间就实现了140项检查56项检验项目的结果互认,网络文化促使政府和部门行业的职能改革和作风转变,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面扩大、效率高、影响大。

二、网络文化力培育过程中的客观变量

信息传播网络化,由于功能较传统传播方式更具优势的原始预设,迅速形成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习惯和文化意识新的境界,在人们尚未作出充分思想准备和成熟应对的经验和智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管理运营、操控使用信息规范、传播影响以及接受吸纳环节上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社会反感

互联网操控者以第一时间将信息抵达终端为利,相关信息诉求者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利,无视信息的真实性盲目传输和接纳。家长里短友邻纠纷,天地灾变,扭曲抹黑等鱼龙混杂,虚实相间,真假难辨。久而久之,网络信息的社会不信任度和反感情绪日益突出。

(二)网络运营机制和传播职责的失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两句话及其适用于当前互联网事业的现状。网络的线上线下立体化,不计国别族别通用化,不分时间地点自由化特性,极大地考验和挑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利用网络行骗、赌博贩毒、播放黄色淫秽语音视频、非法组织食药康养教化、泛滥凶险邪恶游戏、西方扭曲抹黑信息散布等等,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环境。

三、沿边开放环境下的网络教育实践对策

2023年11月28日,云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紧扣“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中心议题,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信息化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参照会议精神,结合云南当前网络运营管理的现状,本文提出几个研究议题和对策建议。

(一)达成现代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的社会共识

利用网络对重大政治议题和社会事件表达观点和情绪,形成网络话语群体,进而在线上线下产生思想意识领域的融合共振,广泛影响社会的认知和行动。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功能定位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云南身处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肩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重要窗口和节点的使命任务,直接面对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往交汇交融的机遇和挑战,边疆民族网络现代化建设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边疆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常态化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净化互联网信息的“源头活水”

云南边疆网络环境具有民族自治,民族跨境国际接边以及传播方式,文化习惯等多元化特点。官方与民间的、境内与境外的、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政治倾向与经济目标的等等,一个夏杂而脆弱的网络环境。应该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网络监督保障机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网络信息“源头活水”净化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结束语

互联网建设对真实立体全面讲好传播好云南故事,凝心聚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 切实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新时代云南一份光荣的使命和责任。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沿边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既适合自己也适应时代的网络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赵菲.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山西晋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图书情报导刊[J].2022.第7卷 第11期.14-17.

[2]任美林.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问题及优化[J]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图书管理.2021/11 [上] 总第374期.160-162.

[3]赵婧尧.济南市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图书馆资讯[J].2022 NO.19 总第374期.215-2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