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外国语》翻译研究热点领域与动态演变分析

刘洪坤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期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获取《外国语》自2003年以来翻译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328篇,重点关注文献的选题类型、研究方法等相关信息。通过穷尽所有相关文献,并运用中国知网及CiteSpace软件对这32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翻译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动态演变。研究发现,翻译批评、翻译实践和翻译学是《外国语》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三个热点领域,但翻译研究的前沿主题并不清晰。然而,能察觉到翻译研究从完全描述性到规定和描述相结合,以及从单一定性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演变。理论上来说,本研究概括了翻译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利于某些重要术语概念的建构;实践上来说,本研究梳理了翻译研究的动态演变历程,为未来学者选取研究方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外国语》;翻译研究;热点领域;动态演变

1 引言

翻译研究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为跨文化交流、文明发展等做出了贡献。一方面,它试图描述翻译行为和翻译产品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另一方面,它旨在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表现特点的一般原则。由于其跨学科性质,它很容易受到许多其他学科的影响,如语言学、社会学、文学等,从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导致某些主题和方法的变化。

《外国语》作为国内权威期刊,设有翻译研究专栏。笔者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从《外国语》中获取了2003-2023年翻译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章328篇,并对所有文章进行了详尽的浏览,关注了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相关信息。除了利用CNKI的基础数据信息外,作者还采用优秀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这328篇文章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探索翻译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动态演变,并辅以实例加以说明。

2 分析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收集的2003-2023年《外国语》期刊上发表的328篇学术论文,以及CNKI数据库中以“refworks”格式导出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挖掘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及其动态演变,并以图的形式呈现,以便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清晰的总结和分类。本文一方面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归纳和分类,提供一些典型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定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加客观地描述翻译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动态演变。

2.1 热点领域分析

“热点领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相关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科学问题或主题(黄喜燕,2019)。CiteSpace能够考察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的相关文献中的出现频率,从而锁定该时期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往往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热点领域。CiteSpace对《外国语》期刊中收录的328篇文章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直观地展示了翻译研究当中的热点领域。在CiteSpace的操作界面中,时间切片设置为2003年至2023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时间分区为1年。另外,寻径网络算法被选中为数据处理方法,比例因子设置为5,其他选项保持默认设置。然后点击开始,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待图谱稳定后,调节控制面板界面中的相关选项,形成最终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1)。

在分析热点领域时,应剔除无效关键词,整合含义相近或相同的关键词。首先,本文分析的是2003年至2023年发表在《外国语》期刊上的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检索框中的目标词仅限于“翻译研究”作为检索条件。因此,“翻译”和“翻译研究”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必定高于其他关键词,所以被视为无效词,应予以剔除。此外,还应整合含义相近或相同的关键词。例如,“翻译伦理”和“价值论”应归入“翻译批评”,因为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和评价翻译作品的。此外,“胡适”和“文学翻译”也可以并入“翻译实践”,因为它们都是指对著名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或经典作品的翻译版本进行解读,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或普遍存在的翻译规范。经过对关键词进行梳理,加之借助词频和相关文献,《外国语》期刊中翻译研究专栏存在三个热点领域,分别是“翻译批评”、“翻译实践”和“翻译学”。

“翻译批评”是对翻译作品不同方面的系统研究、评价和阐释。它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与文学批评和翻译理论密切相关。它包括对学生的译作进行评论以及对已出版的译作进行评论。传统翻译批评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批评体系,发现或规定翻译批评的基本原则。因此,传统翻译批评在本质上是规定性的,必须遵循某些普遍适用的标准或理论指导(廖七一,2014)。事实上,翻译批评的标准、方法甚至概念都是由历史文化语境决定的,其中价值判断和伦理信仰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末,随着翻译研究领域对语境的日益关注和“文化转向”的逐步渗透,描述性翻译批评日益流行(张道振,2021)。当今的翻译批评已将注意力从语言和文本层面转向文本的形成过程,关注翻译文本形成的原因以及作用于文本的力量和影响,关注译文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试图将描述性翻译批评和规定性翻译批评结合起来。

“翻译实践”是指以众多经典文学作品的译本或著名翻译家的译著为研究对象,对翻译过程中句法结构和个别词语的特殊处理进行分析和解读,考察翻译背后的理论指导,这对今后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解读文学作品的翻译版本时,可以通过从翻译作品中提取生动的例子,直白、清晰地向读者展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做出的选择,探讨翻译的目的、功能和效果,并从翻译实践中归纳推断出译者的翻译观。例如,《新青年》上发表的翻译作品批判了清朝末年的翻译传统,围绕翻译的功能、策略和语言形式展开了争论。此外,卓有成效的翻译实践也促进了翻译观念的更新,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翻译策略,如白话翻译、直译等(廖七一,2019)。

随着Holmes(1972)发表著名理论文章《翻译研究的名与实》,“翻译学”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翻译研究著作相继问世,许多翻译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翻译教学也在全世界数百所大学开展起来。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其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由于翻译学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它借鉴了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来进行研究,这些学科或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中都为翻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翻译学一般采用自己的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各具特色。然而,据称只有少数跨学科翻译学是成功的,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较高的可接受性,如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美学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跨学科翻译学接受度较低,影响力较弱,甚至形同虚设(方梦之,2023)。

2.2 动态演变分析

动态演变是指一个研究领域从过去到未来在主题、方法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出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和前沿主题。

2.2.1 前沿主题分析

作为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前沿主题有助于把握某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研究的理论升华。前沿主题的概念最早由Price提出,用来描述研究领域的过渡性。前沿主题必须在分析突变关键词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和深入挖掘(侯建华,2009)。因此,本节通过检测CiteSpace中的突变关键词,推断《外国语》期刊上翻译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和历史发展。在上述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继续调节控制面板,即可生成关键词突现图谱,最终得到2003年至2023年《外国语》期刊上翻译研究专栏被引用频次最高的11个关键词(见图2.2)。通过分析被引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并浏览参考相关文献,可以推断出翻译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和历史发展。

上图中的红色粗线表示引文爆发力强的关键词的时间跨度;时间跨度指的是关键词引文爆发的起始年份和结束年份;强度反映了关键词的引文爆发强度。强度值越高,关键词的增长频率越快,意味着对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越大。关键词引文爆发历史的走向表明了学者研究方法和主题选择的变化。在图2.2中,没有红色粗线延伸到2022年或2023年,这意味着2022年和2023年没有强引用关键词的爆发,因此无法进一步推断出翻译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前沿主题不清晰的原因可能是《外国语》期刊上与翻译研究相关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

2.2.2 历史发展分析

除了前沿主题,图2.2还可以显示翻译研究领域历史发展的一些信息。关键词“翻译伦理”从2007年开始出现,在2015年至2016年呈现出较强的引文爆发,爆发强度值较高,达到了1.35。通过查阅《外国语》期刊上的相关文章,翻译活动中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本质上都是伦理问题,即如何认识和对待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刘云虹&许钧,2016)。翻译伦理学认为,各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的必要性所在。翻译的根本目的是打破文化壁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描述性翻译研究为翻译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描述性翻译研究可以看作是规定性翻译研究的一种反思和重新定位,旨在描述我们生存世界中可观察到的翻译和翻译事实,这里的翻译指的是翻译最终产品的产生过程,但描述性翻译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描述性翻译研究片面强调研究的中立性,盲目避免对翻译进行价值判断,明显有脱离翻译本身的倾向。描述性翻译研究使人们正视客观存在的翻译现象和文本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但同时也暴露出回避价值判断的不足。翻译伦理学毕竟是在需要价值判断的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是对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反思和再思考的结果。翻译伦理学力图深刻而全面地回答“翻译应该再现什么、为谁服务、以什么名义进行”这些古老而不可回避的问题(Pym,2001)。翻译伦理学是翻译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前进方向,它进一步证实了绝对的描述性翻译范式是不可行的,需要与规范性翻译范式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突变关键词的图谱也显示了从单一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进程。关键词“实证研究”从2011年开始出现,并在2011年至2012年间呈现出较强的引文爆发性,爆发性强度值高达1.08。实证翻译研究的结论完全来源于具体的、可验证的事实,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而以往翻译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单一的定性分析方法。实证翻译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描写的本质、量化的分析和透明的研究方法(黄立波,2018)。换句话说,实证翻译研究采用的是描述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实证翻译研究是描述性的,因为它们基于与翻译现象相关的观察或实验数据。它们观察和描述一定范围内的翻译现象或翻译行为,采用归纳分析方法得出整体规律性,避免对结果做出“对或错”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实证翻译研究使用多元定量数据类型和相对全面的定量分析方法。实证翻译研究的数据按来源可分为文本数据、多模态数据和诱导数据。文本数据是指来自电子机读语料库的数据,可以是翻译文本本身,也可以是各种与翻译相关的话语文本,如译者前言、译后记等。多模态数据是在借助计算机工具对音频或视频文件进行转录和注释的基础上分批提取的。诱导数据是指通过TAP、言语协议、计算机辅助录音或跟踪软件等实验手段记录的译者行为过程数据,以及通过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手段获得的大脑生理活动数据。

在实证翻译研究广泛应用之前,翻译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大多缺乏研究方法意识,多为总结翻译经验的随笔、漫谈等,表达了个人观点,缺乏理论说服力(许钧&穆雷,2009)。随着翻译研究领域中引入许多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学者们开始探索研究方法的分类或综合运用。近年来,运用统计分析、语料库、TAPs等实证方法及其他辅助手段对翻译进行的定性、解释性、探究性和归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增强了翻译研究的科学性,为翻译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单一的定性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佐证。

3 结论

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获取了2003年以来《外国语》期刊上翻译研究专栏的328篇相关文章,并借助CiteSpace这一文献计量学软件对这些文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热点领域和动态演变。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得出《外国语》期刊上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三大热点领域为:翻译批评、翻译实践和翻译学。通过对突变关键词图谱进行分析和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看出翻译研究从完全的描述性到描述性与规定性相结合,从单一的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演变过程。

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勾勒出翻译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助于某些重要术语概念的构建,如翻译批评、翻译伦理等;另一方面,它描述了翻译研究领域的动态演变,为未来学者选择研究方法提供了指导。

然而,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外国语》期刊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发表的文章数量有限,可能会导致前沿主题信息的匮乏;另外,由于时间有限和见识较浅,本文没有对所有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只是选取了与研究相关的文章进行阐述。未来的研究者应该增加选文的数量,比如近三十年的文章,并对涉及的相关文章进行更全面、更详细的阐述。

参考文献:

[1]Holmes,J.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J]. Translated,1972:67-80.

[2]Pym,A. Introduction: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J]. The Translator,2001,7(2):129-138.

[3]方梦之. 跨学科创学之成败得失——66种跨学科的翻译学鸟瞰[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46(02):79-87.

[4]侯建华. 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 大连理工大学,2009.

[5]黄立波. 实证翻译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41(06):102-112.

[6]黄喜燕. 全民健身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9,(02):106-110.

[7]廖七一.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研究空间[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7(04):12-14.

[8]廖七一. 《新青年》与现代翻译规范[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42(04):7-8+12.

[9]刘云虹,许钧. 异的考验——关于翻译伦理的对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39(02):70-77.

[10]许钧,穆雷. 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 -2007)[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2(01):77-87.

[11]张道振. 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描写翻译批评的现代理念、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44(06):94-1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