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

王文静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期
阳谷县实验小学 山东聊城 252300

摘要:在新时代,“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这一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生,其中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更为深刻的关注,本文将探讨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提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劳动教育

引言:“五育并举”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劳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然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问题

小学劳动教育在当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缺乏与实际生活结合等方面,传统的劳动教育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但与现代社会的需求脱节,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如何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更好地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传统的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手工制作、农耕等方面,缺乏多元性和创新性,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劳动教育应该更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涵盖科技、艺术、环保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这可能与传统劳动教育缺乏趣味性、互动性有关,在新时代,应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劳动任务,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可以通过项目制劳动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实现,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小学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较少,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通过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更好地发展需要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劳动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传统劳动教育的突破,也是对“五育并举”理念的积极响应。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内容

为了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需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应仅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和农耕活动,还应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技能,涵盖科技创新、手工制作、绿色植被等多个方面,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如编程、机器人技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他们可以参与简单的编程任务,制作小型机器人,从而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这既符合现代社会对科技素养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手工制作是劳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手工技能,如陶艺、木工、纺织等,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学生不仅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成果和乐趣。关注绿色植被的种植与养护也是一个有益的方向,通过在学校建立小型的花园或种植区,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植物的种植、养护和观察,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意识,同时学到有关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知识。

这些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通过实际的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项目式劳动实践

项目式劳动实践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方法,它将劳动教育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劳动实践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参与规划和建设一个小型花园,从选择植物、准备土壤到植物的养护,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这样的项目性实践让学生不仅理论学习,更能在实际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项目式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项目中,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团队讨论、合作解决,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问题,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项目式劳动实践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在一个项目中,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特长,达成共同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社会实践结合

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可以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实践项目提供了学生将劳动实践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的植树活动,通过亲自动手种植、养护树木,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这样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为社会做贡献的乐趣。社会实践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

社会实践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机会,在社会服务中,学生可能需要与社区居民、其他志愿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为其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五育并举”的指导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力劳动,更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不断创新,使劳动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的培养,这既是劳动教育教学的责任,也是对“五育并举”理念的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赵金惠.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环境工程,2023,41(08):341.

[2]唐朝玲.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17):87-89+107.

[3]师丽花. “五育并举”理念下植物园青少年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C]//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21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0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