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对分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实施原理,突出其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课堂互动性方面的优势,随后分析了该模式在当前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特点,并进一步讨论了“对分课堂”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对分课堂”模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强调了对策略调整和技术支持的需求,旨在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对“对分课堂”模式的深入理解和实施指导。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时间分为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互动两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度,尽管“对分课堂”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始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其广泛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多种挑战,因此,本文将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领域提供实践和理论上的参考。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划分课堂教学内容为两个主要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或案例分析,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对分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学的时空范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对分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协助者,他们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则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利用课堂外的资源进行深入探究,以实践操作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1]。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手段,尤其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该模式通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分为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教师引导的互动讨论两个部分,旨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在线上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教材和参与在线讨论等形式预习新知识,这些视频和材料通常由教师精心准备,旨在帮助学生在正式课堂之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高校数学课程中,教师会提前录制关于新课程主题的讲解视频,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或概率统计的基础概念解析,通过线上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够独立地掌握或初步理解这些数学理论和公式。
进入线下课堂后,教师不再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课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以及进行实际应用的练习,例如:在高校数学课堂上,教师可能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数学问题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项目应用统计学原理,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科适用性问题
对于高校数学这样一门以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为核心的学科,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面临一系列特有的困难,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概念和公式,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解题能力,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教师的即时反馈和指导,然而,在“对分课堂”的线上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能因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即时反馈而难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学习兴趣的下降,除此之外,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意味着线上材料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以确保能够有效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解题步骤,这对教师的内容制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发展中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采取创新和适应性策略,以提高其在高校数学等特定学科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可以开发和利用更为先进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如具有互动功能的教学软件和模拟工具,以增强线上学习环节的互动性和反馈及时性,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在遇到难题时及时获得反馈,甚至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实时交流,从而降低自主学习阶段的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线上学习材料时,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易理解性,同时结合多种教学媒体,如视频、动画、以及互动练习,以丰富学习资源的形式和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理解度。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问题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往往侧重于期末考试成绩或标准化测试,这些方法在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可能不够全面或灵敏,对分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资源自主学习,而课堂时间则更多用于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要求评价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然而,目前缺乏一套既能评价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成效,又能评估其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这限制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理解和教学模式改进的依据。
未来发展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探索和创新更为全面和多元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适应其特点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例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除了保留对学生解题技能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传统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基于项目的评估、同行评审、自我评价以及参与度和互动质量的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方法,来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其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数据,如学习时间、互动频率和在线测试成绩,结合线下课堂表现和成果展示,也能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更丰富和客观的数据支持[2]。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化问题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其网络化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尤其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该模式高度依赖于网络技术和在线资源,旨在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加深,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在线资源的质量与可获取性、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等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复杂的数学公式、理论推导和问题求解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视频讲解和互动软件来进行有效传授,若网络连接不稳定或在线平台功能有限,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此外,学生对于线上学习资源的搜索能力、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也可能加剧网络化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学习效果的分化[3]。
面对这些网络化问题,未来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发展需要聚焦于技术和资源的优化与普及,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能力提升的支持,首先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提高校园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以及开发和引入更加高效、易用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特别是对于高校数学等需要特定教学资源的学科,应重视高质量教学内容的开发,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来实现复杂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过程的直观展示,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未来发展展现出光明的前景,面对日益增长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未来的“对分课堂”模式将更加注重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及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构建,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体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学习资源推荐和学习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上的互动数据,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难点,进而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化教学,同时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以直观、互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在将来的发展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更将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到高校数学课程,这意味着教学内容将更紧密地与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相连结,例如:在统计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数据分析项目,如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来预测市场趋势,或者在工程数学中,通过设计桥梁建设的模拟项目,让学生运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样的项目和案例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也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和职业中的具体问题[4]。
结束语: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学理念的深度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步展现其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与价值,通过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教学实践,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以及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还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与深度。
参考文献
[1]解楠,何川美,姜浩. 对分课堂在军士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科技风, 2023(20): 101-103.
[2]纳仁高娃,杨慧娣. “对分课堂”在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 15 (06): 29-32.
[3]张荷.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41): 12-14.
[4]冯永辉,徐伟巍,杨娟等.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文化论坛, 2021, 13 (02): 69-73.
作者简介:张帆,女,1987.3,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王晶,女,1970.2,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