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路径研究

薛长春 朱诗禹 张崇曦 潘轶民 任天一 刘佳峰 王煦童
  
大鑫媒体号
2024年8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13011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国情教育和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议题。“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引导学生培育斗争精神的主渠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军事理论

引言

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主阵地,重在构建多门类课程立体化课程体系,形成熔炉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效结合。目前,军事理论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阵地。该课程涉及的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等内容都蕴含着思想育人元素,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概述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概念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指高等院校在军事领域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它是为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理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之一。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涵盖了防卫和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包括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军事战略、军事地形学、军事后勤、作战法则、战争指挥、军事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军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掌握安全战略和国家武装力量发展的趋势,具备基本的防卫能力和国防观念。此外,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还旨在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和爱国主义思想。

2、高校军事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2.1授课方式单一,授课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现阶段,非军事类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队伍由学校保卫处、学工部及辅导员教师构成,在授课安排上多是由本学院的辅导员担任本学院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主要为单一灌输讲授为主,授课手段单一,缺少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教师所学专业的限制,缺少教学相关的系统性培训,教学技能不强,师资队伍中的教师大多为兼职担任,专业教学能力不高,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闷头讲、说不明、讲不透”的情况,特别是出现“容易理解的东西反复讲、不易理解的东西省略讲、想听的东西不去讲”的现象,课程质量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对于课程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2课堂延伸不足,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面授课程以外,还可以通过尔雅视频课程进行补充学习,对学习知识有一定的延伸,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机会,课堂的延展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

2.3育人实效欠佳,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足

军事理论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塑造价值观、树立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关键课程。现阶段,授课教师在完成日常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少有对军事理论课的持久备课,很难有效发掘课程的思政要素,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往往会将知识讲解与思政教育分开进行,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生硬,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足。

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路径

3.1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大学必修课程,2学分。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讲授好军事理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把专业知识的思政育人要素在课堂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这是课程价值使命所在。因此,教师就要树立这样一种“课程思政”的使命意识——教师不光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做好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不是增加了教学内容,不是增加教学任务,而是要深化对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自觉认识,主动将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然,有了构建“课程思政”的意识还不够,还需要锻炼教师课程价值引领的能力。每个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人生阅历、治学态度、教学经验会导致着教学的水平和育人的效果的差异。教师就要相互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通过增强自身修炼夯实专业知识,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自我修养锤炼,不断升华精神境界。

3.2“课程思政”是完善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军事理论课的课程使命不只是局限于军事理论专业知识的传递,还要在授业中实现价值传递。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必须要回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在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思政”这个环节不能机械理解为课程的额外任务,它是而且必须是课程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和价值诉求。教师必须秉持“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同时,学校对军事理论课程进行考核过程中,必须将“课程思政”设计环节作为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考核的重中之重。

3.3教师要领悟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思政德育教育、价值引领塑造是思政课的专利,其他课程完成知识传递就可以了,这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念,没有从认真思考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共同发力,在专业讲授之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军事理论课程里面有内涵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认真探索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融入课程,达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的作用,与学校的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它们是育人的统一体,共同致力于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能将二者简单割裂开。

结束语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学生不仅可以详细地了解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国家安全环境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鼓励军事理论课教师走出去,建立与其它高校联络的常态学习机制,互通有无,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Z22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