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学生全面素养的追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要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打造,即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学情、有效运用评价机制,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教-学-评” 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展开详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一、“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过程,“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给学生的过程;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过程。两者的互动是一个不断调整和迭代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教”与“评”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其中“评”对学生学习情况和绩效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教”是“评”的前提和基础,“评”是“教”的反馈和指导。最后,“学”与“评”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学习和评价的循环推进,学生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评价依据之间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材资源、教学内容等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要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期望相一致,以更好地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要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总之,“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和讨论,同时评价方式和标准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紧扣学科特点,确定“教”的目标
在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让学生进行阅读,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指每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通常基于语文教材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文本和内容,确保能够贯彻教育部要求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同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长期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其阅读水平。因此,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应仔细研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教材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及相应的教材教辅材料,确定阅读教学的基本框架和短期目标,如: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抓住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2)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3)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可以具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确保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语文要求相一致。此外,教师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文本特点和内容,总结出相对固定的长期目标,可以是跨越多个课时或整个学年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生学情,提升“学”的效率
想要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还需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方面,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这样教师发挥引导功能,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实际学情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单,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改进方向更加明确,提升“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完《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收集与课文有关的阅读素材,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情况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如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阅读、记录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写一篇读后感悟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存在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阅读闪光点,尊重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紧扣学生思维特点,深入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出现的思维偏差或误区,然后以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克服问题。例如,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长难句的结构和意义,或者提供相关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长期反复训练,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彻底改正,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根据课堂表现,发挥“评”的功能
评价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反馈作用。教师可以借助评价表格或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据此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具体来看,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评价表格,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并将这些指标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帮助教师全面评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时使用这些评价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以便后续的评价和反馈。另外,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将教学与评估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这样既能增强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正确认知,同时也能提高其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还可以调整和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真正实现 “教-学-评一致性”,并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紧扣学科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情并量身设计学习单、根据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评”活动的无缝衔接,并推动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来,教师应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朝着更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燕青.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亚太教育,2023,(18):182-184.
[2]姜瑞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3,(19):37-38+41.
[3]包冬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