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智慧赋能、科技护航,浅谈危险化学品运输全过程监管中的新技术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化工业快速发展,危化品运输占我国货运总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危化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源头治超等危化品运输的各个环节的监管要点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危化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的解决思路。在危化品道路运输方面,主要通过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预警预控,通过建设相关信息化平台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危化品道路运输路线规划和安全风险量化评估降低安全风险;在危化品水路运输方面,主要构建“一船多方”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系统降低安全风险及隐患,依托智慧港口安全监管平台强化对港口危货作业的实时监管,应用三维实景技术与实时监测手段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在整合危化品运输全流程的监管要素之后,形成“数据共享一个库、物联感知一张网、监管应用一张图”,构建危化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
关键词:危化品;安全监管;全过程;新技术
引言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危化品由于性质活泼或不稳定,极易发生爆炸、燃烧、毒物扩散、腐蚀等事故。由于危化品的特殊性,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如何通过新技术应用及信息化手段提高危化品运输全过程安全监管水平进行探讨。
1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中的新技术应用
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被称为“流动炸弹”,是重点监管运营车辆,一定要从严管理。目前行业内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监管与防控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通过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预警防控:目前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运行的联网联控手段,监管范围小、数据不够准确,尤其对于驾驶人员的行为缺乏动态监控数据。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包括智能集成车载终端和后台支撑应用平台,具备对车辆的实时定位、主动疲劳驾驶预警、车辆前向碰撞预警、整车安全运行监管、高级辅助驾驶和不良驾驶行为预警等功能。该技术目前已大范围应用于“两客一危”等重点营运车辆,将极大的规范危化品道路运输驾驶行为,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防控,有效减少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通过整合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综合运用物联网、GPS、GIS等技术,搭建危化品道路运输智能化监管信息平台,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管,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监管、现场检查“痕迹化”管理、路面监控信息登记、安全生产合规评估、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等功能。
1.3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危化品道路运输路线规划和安全风险量化评估:通过汇总危化品道路运输海量监测运行数据,评估危化品运输行经路线的安全风险,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路线,降低危化品运输事故率。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对道路通行环境和应急保障条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建议。
2危化品水上运输安全监管中的新技术应用
在危化品水上运输安全监管方面,主要应用信息化技术包括:
2.1 构建“一船多方”信息平台,实现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以危化品运输船舶为抓手,通过共享直属海事、地方海事、港政监管、口岸部门、货主、港口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对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和行业监管的数据,实现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透明化”管控,对安全风险进行系统防范。创新开发应用船舶电子身份识别及定位装置,并实现危险品船舶全覆盖;实现航道电子巡航、电子围栏划定、违章船舶电子取证、重点船舶追踪、辖区通航动态监测、交通诱导实时信息发布等功能。构建危化品运输船舶“天眼”系统,在干线航道、船闸、港口设置智能视频抓拍设备,把视频抓拍图像与船舶VITS、AIS轨迹数据融合,实现对船舶运行的精准识别。
2.2依托智慧港口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对港口危货作业的“三全三实”监管:根据交通运输部《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指南》要求,以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需求,加快提高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对“全过程、全设备、全人员”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控,达到对危险货物“实时、实景、实控”安全监管。通过对接港口码头作业视频监控以及管线检测数据,实现危险货物作业过程监管电子化,通过船舶轨迹匹配、危化品船舶靠泊未申报预警、与海事作业比对异常行为预警等自动化预警,实现对港口危货作业的智能监管。其流程如下:
2.3应用三维实景技术并对接实时监测数据,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通过三维技术、GIS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支撑手段,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等危化品安全风险的实时、动态监管。通过三维建模与GIS技术的结合,实现对储罐区等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集中区域的储存场所和物料管线等附属设施的可视化展现,采集港口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的动态监测数据,以全方位的掌握日常作业的相关信息,辅助日常监管及应急救援决策。
3危化品超限超载治理中的新技术应用
超限超载是目前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而危化品运输的超限超载危害更甚,随着自动称重等物联感知设备的推广应用,自动识别治超及非现场监管执法成为现实。通过推行装卸称重自动控制装备,与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运单系统联网,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和运输货物情况,实现危化品超限超载源头跟踪管理;通过推广道路不停车称重设备等物联感知设备,可及时感知危化品车辆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有效防控危化品运输安全风险。
4危化品全过程、全行业协同监管
原来的危化品安全监管模式下,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信息孤岛及数据烟囱林立。目前,随着国家新一轮组织机构改革的完成,安全监管及执法力量得到整合优化,势必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状况,进入综合执法、协同监管的新局面,形成“数据共享一个库、物联感知一张网、监管应用一张图”,构建危化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三维实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5G等即时通讯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决策水平、降低风险隐患,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方向。通过构建“数据共享一个库、物联感知一张网、监管应用一张图” 整合危化品全过程监管数据资源,打造危化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必将使危化品安全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丽,狄小峰,孟繁礼.危货道路运输全闭环管理的策略探讨[J].交通世界, 2019(15).
[2]熊立春,陈建宏,杨立兵.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3).
[3]易世涛.以信息技术支撑危化品安全管理[J].石化技术, 2019(8).
资助基金项目:2021 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基于风险报告的多维智能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项目编号BE2021085;2023年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危险货物码头安全智慧管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23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