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商贸,大物流”跨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研究

殷刚
  
大鑫媒体号
2024年9期
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6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激发工贸转型升级新活力,当前必须推动城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路径。这就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结合城市地理环境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并在总体规划统筹后对用地功能、交通组织、各类配套设施建设进行细化指引,以加快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本文基于以贸促工的“大商贸,大物流”产业发展思路,探讨了跨区域经贸合作发展下的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要点,旨在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工贸扩容增量,拓展外部市场提供保障。

关键字:以贸促工;工业园区;规划;交通系统;产业结构

0引言

城市工业园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环节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实现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改善园区环境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应根据国家与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科学交通组织,深化用地分类、道路系统与空间布局,在确保相应功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出前瞻性、且留有足够弹性的可控性规划方案,从而为后期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整体升级提供空间,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项目概况

本项目西部某城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二号地块(西区),规划范围约469.34公顷,项目区北侧为拟建商贸金融园区、居住配套园区、新型建材园区、能源产业园区,西侧为综合保税区、进口粮油加工园区,东侧为口岸贸易园区(二期),规划期限为13年。

2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目标

工业园区规划目标应根据用地功能定位进行设定,根据当地城市未来发展与片区服务要求,将极力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园区与国际物流产业园区。该城市位居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故在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上将其打造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中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中心、科教创新、现代商贸、国际金融、跨境旅游等功能设定;其次,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在功能上将建成面向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物流节点,打造一体化国际物流枢纽。根据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及功能性定位制定工业园区规划目标,该地块将规划建设低碳、智慧、创智的综合保税区,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和城市发展,即:建立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创智高地,以带动城市与周边地区产业;以及充分利用公铁联运交通优势、保税区政策优势,以实现国际对内、对外物流产业链,构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3城市工业园区规划思路

3.1规划设想

我国开发区发展理念跌更换代三代之久,新一代的开发区以吸引企业与人才出发,虽然开发区主导产业功能、内部运作及外部环境存在众多差异,但在产业、功能、配套、交通、环境等五个方面都存在共同点。本案对工业园区规划与物流及产业专题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基础上,结合片区特点,充分发挥保税等政策优势与口岸优势,在空间上引导园区各类产业相对集聚,设置保税物流区与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内陆及境外企业项目进驻;并以服务为导向,提供充足的产业服务功能和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建立高新计时平台,打造新型产业模式;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构建园区主干交通系统,建立核心物流园区,并建立不同形式的次干道与支路系统,以保证区域整体良好运作。其次,良好园区生态是工业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规划通过对现状水系梳理,形成片区渠网系统,并与主干道路相结合,建设防护林网,从而构建片区绿化网络。此外,还应重点打造包括绿核心节点、入口节点和铁路出口节点等门户形象的塑造,通过节点、地标、特色分区等形成空间秩序引导体系,以塑造产业试验区形象。

3.2功能结构布局

本项目规划的重点首先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对各个地块控制指标进行定位,包括对工业、各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规模进行确定,以此将总体规划结构性的、定性描述的内容予以量化,确保园区功能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由于本项目片区是当地重点发展区域,前期策划定位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创和转化应用中心、“大商贸、大物流”跨区域经贸合作发展中心,对此,结合城市开放试验区项目需求及产业重点,将其规划为综合产业园服务区、研发产业创智高地、公共设施服务区、湿地景观区、国际物流园区等(如图1),以此推动高品质现代化产业园建设。随着我国“工业上楼”发展模式的推进,根据片区工贸融合的特点,本案规划基于运营产业、空间与文化多层次构建园区,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对厂房采取立体堆叠的布局形式,从而加强各功能联系,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强度,实现高品质高适配产业空间更加合理化。

4城市工业园区功能系统规划

4.1交通系统规划

(1)为构建高效交通系统,本案通过交通物流一体化设计确保工业园区良好运作,五级道路网络体系保障园区整体运行,并与城市快速公交干线相结合,建设园区内部公交系统,以确保满足员工就业与出行。一方面,在规划中通过加强与完善城市开发开放试验区集输运系统,即结合铁路、航空及货运站建设,以高速交通为主,干线公路交通为辅的集输运交通组织网络,空港集输运系统服务于规划区物流区,可实现中型、轻型货物中长度及长途快捷运输;铁路集输运系统服务于规划区产业区,以地区铁路通道为依托,实现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且未来贯通于全国,乃至中亚南亚铁路网,同时实现空、铁、公多式联运;公路则可实现规划区与各县城之间的快速联系。集输运系统构建必须考虑交通容量、交通系统节点及道路通行能力,故可通过拓宽道路、建设辅道、道路瓶颈点改造等增加行车道数量,并加强交通管理规范,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2)规划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规模扩大后的交通量增长,并与集输运道路相良好衔接,与各主要功能区有机连接,从而构筑高效运作、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布局完善的道路网体系。针对于此,本案规划采用环路与网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各功能片区外部形成环状通道,内部利用网格状道路进行分隔。道路网格以城市干线主干路网为主体,承担规划区内部及规划区与城区间中长距离城市交通。规划工业园区内部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原则进行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及步行系统设置;主要公共交通区域设置对外交通场站和公共交通场站;同时,各功能流线不分叉,基于园区合理划分的货运界面与人行界面,实行客货分流,以提高货运效率,提升交通运输整体质量。

4.2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设置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规划区生产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本项目规划区主要以物流、产业、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导,各产业及物流功能区内设置了邮政设施、供应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服务设施等;综合产业园服务区设置了总面及约5万平方米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大楼,以满足园区产业及服务半径需求(如图2)。

4.3市政工程规划

本案市政工程规划从整体性与系统性出发,根据规划区人口规模,参照国家与当地城市标准进行规划设置。规划区给水系统规划供水管网采取环状形式,确保提高供水安全性,消防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消防水管道与生活用水管网合并。排水系统充分考虑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区域管网系统的综合协调,并按照远期发展对管网容量留有余地。为响应国家能源节约的号召将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利用生态空间,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从而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并在规划区南侧污水处理厂内新建再生水厂,以实现当地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此外,规划区的电力、通信、燃气等工程规划均根据规划区产业功能特点、人口规模、政策规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设置。

4.4生态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生态系统是工业园区规划不可或缺的点缀,规划区绿地规划应保证相对均衡、适度集中,一方面满足片区防灾避难与景观环境改善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与片区现状植被、水资源相结合,提高生态恢复质量,集中打造高质量绿地开放空间。由于本项目是以物流、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故在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联系,打造以绿核为中心,以沿渠、沿路绿化为廊道,以生态缓冲带为基底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将其分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四部分。公共绿地处于规划区中部片区,旨在打造高质量景观湿地公园;防护林主要沿城市干道单侧布设;企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化由企业自己建设管理,以此作为规划绿地系统与景观环境塑造的补充。

结束语:

综合上述,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应以城市产业结构与未来发展为导向,在详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及设施支撑等方面进行规划分析,结合工业园区发展产业专题研究,在总体规划后细化用地功能及交通组织,并基于发展建设特点对相应的刚性控制指标及弹性导控指引予以制定,从而完善各类设施建设指引,满足高标准规划建设要求。本项目方案以产业发展为思路,以片区发展为导引,通过“大商贸、大物流”以贸促工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模式创新,利用片区一体化交通物流优势,带动相关联高新产业推进,从而为区域产业未来跨区域式发展作铺垫,打造产业试验区高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志平,韩宇,于春青.新时期城市工业园区交通规划对策研究——以天津市宜兴埠工业园为例[J].城市,2022(12):48-55.

[2]张思旺.产城融合视角下中小城市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研究[J].福建建筑,2021(06):1-4+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