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社区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宫颈癌筛查参与率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3年01-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区间,分别选取2个社区适龄女性人群(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A社区仅通过口头、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文件等形式对本社区适龄女性通知宫颈癌筛查相关信息并设立电话热线/问讯处,B社区在A社区基础上为适龄女性提供宫颈癌筛查相关健康教育。记录并对比A社区、B社区宫颈癌筛查参与率。结果:B社区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率(97.00%)高于A社区(88.00%),数据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适龄女性人群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相关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率。
【关键词】:宫颈癌;社区筛查;健康教育;宫颈癌筛查参与率
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认为早期病患5年生存率高约80%,因此尽早确诊病情是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1]。目前宫颈癌筛查工作已入选国家公共卫生项目之一,但由于部分适龄女性人群缺乏宫颈癌筛查认知度,因此或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此项工作。基于此,本文将以2023年01-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区间,分别选取2个社区适龄女性人群(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以利于为今后提高社区宫颈癌筛查参与率提供可靠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社区100例适龄女性人群作为研究组,年龄35-64岁、平均(49.21±2.11)岁,婚姻状态:已婚86例、离异12例、丧偶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中专/高中53例、大专及以上33例;B社区100例适龄女性人群作为对照组,年龄35-64岁、平均(49.37±2.08)岁,婚姻状态:已婚84例、离异13例、丧偶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中专/高中52例、大专及以上3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均为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均衡性良好且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已婚(包括离异、丧偶);(2)年龄35-64岁;(3)意识清醒;(4)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5)对本次研究信息(如健康教育方法、研究意义等)具有知情权;(6)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伦理研究会拟定,签署原则为独立、自愿、记名等)。
排除标准:(1)未婚;(2)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3)已确诊宫颈癌及(或)其他恶性肿瘤;(4)合并其他妇产科疾病;(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A社区仅通过口头、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文件等形式对本社区适龄女性通知宫颈癌筛查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设立问讯处、电话热线及时耐心解答社区适龄女性人群关于宫颈癌筛查疑问。B社区在A社区基础上为适龄女性提供宫颈癌筛查相关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形式:健康教育形式应具备多样性,如一对一讲解、集中知识讲座、制作展板画报、发放健康手册等,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及软件实现“碎片化”宣教,如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定期推送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以利于社区适龄女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碎片化时间完成宫颈癌筛查宣教学习;(2)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围绕“宫颈癌筛查”展开,具体包括“什么是宫颈癌?”、“怎样进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有哪些?”等,同时应根据被教育对象对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的薄弱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3)人员:以社区专职宣教人员为主导,条件允许时可聘请权威专家、既往接受健康宣教并获得理想效果的社区适龄女性等作为辅助指导,权威专家的参与能够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既往接受健康宣教并获得理想效果的社区适龄女性可通过介绍自身学习经验提高参与者学习效果。
1.2.2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A社区、B社区研究对象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所占比例。
1.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1)检验方法: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2/Fisher精确检验;(2)表示方法: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n(%)]。统计学软件版本号为SPSS.26.0,检验结果显示P在0.05以下(即P<0.05)则说明数据对比(组间/组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社区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率(97.00%)高于A社区(88.00%),数据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论
宫颈癌主要发生原因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但应注意自发生HPV感染至病情进展为宫颈癌时间跨度长(约10年),加之宫颈癌发病初期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因此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工作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病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针对不同宫颈癌病患提供个性化、科学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延缓/阻碍病情进展。但应注意由于现阶段大多数适龄女性人群缺乏医学背景,对宫颈癌筛查工作存在认知度差、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或不利于其积极配合完成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此外,部分社区适龄女性人群观念保守也是阻碍宫颈癌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具体指对特定对象应用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利于达到提高其健康水平、促进康复等目的[2]。由此可知,针对社区适龄女性人群积极开展全面、科学的教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因缺乏医学背景、对宫颈癌筛查工作存在认知度差及重视程度不足等弊端对宫颈癌筛查工作的负面影响,在提高其对宫颈癌筛查工作相关知识认知度、配合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证实,实施健康教育的B社区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率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A社区,此结论与徐红[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适龄女性人群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相关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完成宫颈癌筛查率,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红霞. 健康教育在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价值评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5):167,169.
[2]禹金群.社区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145-146.
[3]徐红,付欣 . 健康教育在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48-49.
作者简介:冯玉丽(1985.9- ),女,汉族,湖北襄阳市谷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