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蓝锦基
  
大鑫媒体号
2024年16期
身份证号 440111197104223339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首先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的贯彻落实等策略。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工程案例和存在问题的案例,总结了成功经验和教训。最后强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科学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日益突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浪费、生态系统破坏等,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本文旨在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水库建设会改变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动力学过程,导致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次,水电站的兴建会改变河流的水文周期,对河道生物群落和鱼类迁徙产生影响,对鱼类繁殖和生长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开垦、水体污染和生态断裂等问题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引发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生态环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确保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从而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的矛盾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水库蓄水、水流调节等,这些活动会影响河流的水量、水质、水温等特征,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护生态平衡要求维持河流的自然状态和生态功能,确保水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点,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系统破坏与保护需求之间的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常伴随着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湿地的消失、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等。然而,保护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在生态系统破坏与保护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这意味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生态补偿、栖息地恢复、物种保护等,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水生态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反馈效应

水生态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也会产生反馈效应。工程建设可能改变水体流动、水质、温度等特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工程的运行和效益。例如,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电站的发电效率;而水流调节对鱼类迁徙的影响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影响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反馈效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讨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一步。通过该机制,可以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激励相关单位采取更多的生态保护措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明确损失的计量和评估方法,确立补偿标准和补偿对象,建立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以确保补偿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该体系应包括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对工程影响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定期评估等内容。通过科学可靠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态环境问题,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的贯彻落实

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选择环保技术和工艺,合理规划工程布局,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工程案例

中国的巴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项目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案例。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保护和恢复湿地、建设鱼类通行设施、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项目区域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维持,鱼类通行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工程案例

然而,中国某水库的建设工程则是一个存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案例。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导致了水库蓄水后湿地消失、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发了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人民的生活。

(三)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成功的案例表明,科学规划、有效措施和监测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而存在问题的案例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综合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成功案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才能实现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同时,存在问题的案例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短视行为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有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水利水电工程才能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畅. 低碳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J]. 环境与生活,2023,(12): 94-95.

[2]黄佳盛,郭凯先.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J]. 新农业,2022,(20): 101-102.

[3]谭德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J]. 技术与市场,2022,21 (08): 341+3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