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史静霞
  
大鑫媒体号
2024年18期
苏世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分公司 江苏无锡 214400

摘要:建设工程招投标是项目启动的关键环节,涉及技术标准的明确、投标者资格的严格审核以及评标过程的公正透明。完善招标文件编制,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核机制,以及加强评标程序的公开性,是提升招投标活动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建设工程招投标作为项目启动的基石,其规范性与公正性对于确保项目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招投标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投标人资格审核不严谨等。因此,深入探讨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招投标过程概述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是建筑市场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市场竞争的体现,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招标人通过发布招标公告,详细阐述工程需求、技术标准及投标条件,吸引具备相应实力的投标人参与竞争。投标人则根据招标文件的指引,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编制出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力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在招投标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首先,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投标人的参与热情和投标文件的编制水平。若招标文件内容不明确、要求不具体,不仅会增加投标人的理解难度,还会引发投标文件的歧义,从而影响评标的公正性。其次,投标人的资格审核是确保投标活动有效性和合法性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核标准的不统一或审核过程的不透明,会导致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投标人通过审核,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潜在风险。此外,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是招投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若评标标准不清晰、评标过程不公开,就难以保证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也易引发社会质疑和不满[1]。

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招标文件不明确、不完整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明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投标者编制投标文件的主要依据,更是保证招投标过程公平、公正的基础。然而,当前一些招标文件在内容和技术要求上却存在不明确、不完整的问题。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描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详细的技术参数。这使得投标者在理解工程需求和技术标准时存在困难,难以准确把握招标人的意图。同时,对于关键性技术问题,如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招标文件往往缺乏深入的阐述和明确的指导,导致投标者无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这不仅会增加投标风险,也会导致中标后项目实施的困难。其次,招标文件的完整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招标文件在关键性内容上存在遗漏,如未明确工程范围、工期要求或合同关键条款等。这不仅使投标者无法全面了解工程情况,也会增加投标文件的编制难度。此外,招标文件的更新不及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些技术标准和要求已经发生变化,但招标文件却未能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这使得投标者难以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也难以在投标文件中充分体现其技术优势。

2.2 投标人资格审核不严谨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资格审核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投标人资格审核往往存在不严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资格审核标准的不统一是导致不严谨问题的关键原因。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资格审核标准,不同的招标人或者评审专家在审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会导致一些优质投标人因标准不一而被排除在外,也会让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通过审核,从而给项目的实施带来潜在风险。其次,资格审核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也会加剧不严谨的问题。由于审核过程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投标人往往难以了解审核的具体标准和流程,也无法对审核结果提出有效的质疑和申诉。这不仅会损害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2.3 评标过程不公正和缺乏透明度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评标,过程是确保项目选择优质承包商的关键环节,然而,不公正和缺乏透明度的问题时常浮现,对招投标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构成威胁。评标过程的不公正性主要体现在评委主观意识的影响和潜在的利益输送上。一些评委在评标时,也许会受到个人喜好、经验主义或外界压力的影响,导致评分标准难以客观、公正地应用。同时,利益输送的暗流涌动,也使得某些投标人在未达标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得不当的竞争优势。这种不公正不仅会损害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透明度不足则是评标过程另一大问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模糊性,使得投标人和公众难以了解评标的具体依据和过程。同时,评标结果的公示不足,也会增加外界对评标公正性的质疑。缺乏透明度不仅会削弱评标过程的公信力,也阻碍市场的健康发展[2]。

2.4 中标合同履约问题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中标合同履约问题至关重要。现实中,部分中标者因技术或管理原因,常出现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等履约问题,这不仅损害招标人利益,更扰乱市场秩序。技术层面,复杂施工条件和工程管理难度,要求中标者具备强大技术实力和应变能力。然而,部分中标者因技术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工程无法按时按质完成。管理层面,履约问题也反映中标者诚信和责任意识不足,一些中标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不正当手段,严重违反合同约定,损害行业形象。

3.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3.1 完善招标文件编制和发布程序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规范与公正,是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前提。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发布程序至关重要。在编制阶段,应详尽、具体地设定技术标准与要求,清晰明确材料规格和工艺流程,并对新兴技术和材料进行严谨评估,以体现文件的技术含量。同时,文件还需详细规定投标者的资格、经验和技术实力要求,以筛选出优质投标者。在发布阶段,应确保招标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权威渠道广泛传播,并建立答疑机制,及时解答投标者疑问,确保其对文件理解无误。这一完善过程,将极大提升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3]。

3.2 建立严格的投标人资格审核机制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建立严格的投标人资格审核机制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保障质量与安全的关键举措。首先,制定清晰、统一且与时俱进的审核标准至关重要。这些标准应全面涵盖投标人的资质等级、财务状况、技术实力以及业绩经验等方面,确保只有真正符合项目需求的投标者才能参与竞争。同时,审核流程的规范性也不容忽视。公开透明的流程能够确保所有投标者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减少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为此,需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公正。此外,建立投标人信用档案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投标人的履约情况和诚信记录进行记录与评估,可以为后续的资格审核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通过不断完善投标人资格审核机制,能够筛选出真正具备实力和信誉的投标者,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3.3 加强评标程序的公开与透明,确保公正竞争

加强评标程序的公开与透明,无疑是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公正竞争的核心要义。首先,制定明确、客观且可量化的评标标准是基石。这些标准不仅需细致入微,更应减少主观臆断,从而确保每位投标者都在同一公平尺度下接受评判。此外,评标过程应全程记录,包括评委的评分细节、评审意见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后续审查与监督,更能确保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再者,建立评标结果公示制度至关重要。中标结果及相关信息应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对招投标活动公信力的强化。同时,公开透明也意味着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风将无处遁形,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清流。为进一步增强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同样不可或缺,第三方机构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评标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为招投标活动再添一道坚实的保障[4]。

3.4 改进中标合同的约定和履约管理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中标合同的约定与履约管理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在技术层面,中标合同应详细明确工程的技术要求、材料规格、施工工艺等关键要素,确保投标者充分理解并能够满足项目需求。在履约管理方面,中标者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履行义务。这包括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材料供应符合标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等方面。同时,建立有效的履约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中标者履行合同的责任。对于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此外,加强履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确保中标合同的全面履行。通过改进,可以有效提升中标合同的约定和履约管理水平,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

4.结语

建设工程招投标作为项目启动的重要环节,其规范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与效益。通过完善招标文件编制、建立严格的投标人资格审核机制以及加强评标程序的公开与透明,能够有效提升招投标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深度,确保公平竞争。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筛选出优秀的合作伙伴,更将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岚.浅析建设项目招投标模式下的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9(10):24-26.

[2]刘利清.试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9(05):164-165.

[3]王占国,韩会峰,张来强,周玉娟.建设工程招投标前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研究[J].工程经济,2019,29(09):19-21.

[4]张俊.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问题的策略研究[J].江苏建材,2023(03):138-1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