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对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通过对造价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实际案例,为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和实际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实际造价;偏差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建设项目的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偏差一直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造价偏差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以提高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成本控制的效果。
1 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分析
1.1 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1.1.1 设计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中最早的阶段,也是概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设计阶段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偏差。首先,设计阶段通常存在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的情况。设计师在初步设计时可能会考虑不同的方案,而这些方案的选择对工程造价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设计阶段的设计变更会导致概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偏差。其次,设计阶段的技术参数和材料选择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设计过程中的参数估算和材料价格预测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1.1.2 施工阶段的变更与调整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核心阶段,同时也是造价控制的关键时期。然而,施工阶段常常伴随着各种变更与调整,这些变更与调整会对工程的实际造价产生影响。一方面,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能与设计方案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现场调整和变更。这种情况会导致原先预算中未考虑到的成本项的出现,从而造成实际造价与概预算之间的偏差。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实际造价。如果未能及时调整概预算,就会导致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偏差。
1.2 影响因素综合评述
1.2.1 人为因素对造价偏差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造成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建设项目中,人为因素包括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合同约定不明确等多个方面。首先,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偏差。如果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监督机制,可能会导致项目中成本的无序增加,进而造成概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差异。其次,信息不对称也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当各方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获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成本数据,就会导致概预算的不准确性,从而影响实际造价的控制。另外,合同约定不明确也是造成造价偏差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如果在合同中未明确规定各方责任和权利,容易引发工程变更和索赔等情况,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1.2.2 环境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设项目中,环境因素包括市场情况、政策法规、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首先,市场情况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变化。如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受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而波动,从而导致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偏差。其次,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变化可能会引发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调整,进而影响工程的实际造价。另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因素也会对工程造价带来不确定性影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设备损坏等情况,从而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2 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对策研究
2.1 设计合理性评估与调整
在预算编制阶段,设计的合理性评估与调整是确保工程概预算准确性的关键一环。设计阶段的合理性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成本效益的评估。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全面评估,可以避免在后期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造价增加。其次,对设计参数和材料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设计阶段,需要对设计参数和选用的材料进行合理性评估,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并考虑到成本因素。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参数和材料的调整,以控制工程造价在预算范围内。此外,设计阶段还应该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可能偏差。
2.2 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建立
除了设计合理性评估与调整外,建立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也是预算编制阶段的重要优化策略。在工程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首先,需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避免在后期造成工程造价的偏差。其次,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在预算编制阶段,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造价控制。
3 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对策实施
3.1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在建设项目中,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至关重要,对于准确预测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控制点的建议:首先,需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专业的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各项费用,并避免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预算偏差。其次,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殊要求,避免因为忽视某些特殊因素而造成预算偏差。此外,建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与设计、施工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设计、施工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方案,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3.2 变更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在建设项目中,变更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是确保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之间偏差可控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规范化变更管理流程的建议:首先,建立明确的变更管理制度和流程。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应明确变更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变更的提出、审核、批准和实施等环节,确保每一个变更都经过规范的程序。其次,建议对变更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在变更提出阶段,应对变更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外,强调变更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变更管理应当公开透明,相关信息应向项目相关各方及时披露,确保各方对变更的了解程度一致,并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必要争议。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深入探讨造价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旨在提高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成本控制的效果。未来,随着技术与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的预算与造价控制将呈现出更加科学、精细和有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海凌.浅论工程造价控制在学校达标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03):89-91+121.
[2]周赟.北海港泊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J].西部交通科技,2023,(10):222-224.
[3]胡旭珠.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审核[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0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