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技工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路径探索

何威
  
大鑫媒体号
2024年19期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即服务于政党培养和国家人才储备。作为中等教育结构中的关键环节,中等职业教育兼备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其核心职责在于立德树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需坚定地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导向,强调道德优先,构建一个涵盖全体成员、贯穿教育全程、辐射所有领域的立体式“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通过革新教育路径,这类院校致力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既有专业素养又有高尚品德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技工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措施

1“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三全育人”策略旨在全面塑造个人,秉持以品德塑造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实现“每个个体都有潜能,都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愿景。它深刻回应了“如何塑造人、为何塑造人以及为谁塑造人”的核心议题。“全员参与育人”突出了教育的广泛性,倡导了一种“众包式”的培育模式,这个“众”涵盖了职业学院的所有教职人员、家庭伙伴,甚至延伸到合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他们共同构建起多元化的影响力,塑造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形成强大的育人网络。“全程关注育人”则重视个体在不同阶段和成长条件下的独特性,主张教育效益不应仅限于校园生活,而是要贯穿学生整个生命周期,以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针对不同的时间点和学习主体,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最后,“全方位覆盖育人”强调德才并重,涵盖中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从教学、管理到服务,各个部分需相互协作,形成无缝衔接,以多层次、多维度和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中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

2.1激活育人主体,构建“大思政”格局

教育的全面融合倡导的是全员参与,每个人都需具备教育意识,承担起教育责任。构建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组成的紧密协作模式,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以构建深度整合的“大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激发每个教育主体的活力,推动四方力量的协同作用。首先,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升,挑选并培养卓越的教育者,通过集体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技巧和素养。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基石,应与学校保持同步,定期进行有效的沟通,共享信息资源,形成教育共识。社会作为教育的广阔平台,对培养技术与道德兼备的社会人才至关重要。为此,中等职业院校需确保教育目标与社会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两者无缝对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师道尊严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享学习。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倡导“人人皆有潜力”的理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接纳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优点和潜能。这种信任和肯定的态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被尊重和赞赏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总的来说,全员育人的核心是激发各方积极性,实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提升。

2.2注重过程培养,抓住“三个阶段”

实现全员育人,关键在于关注每个阶段的成长路径,聚焦中职生的三个关键节点:入门探索期、稳定提升期和实践经验期。每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各有侧重:初期以新生融入教育为核心,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发掘自我,设定目标,塑造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激发求知热情,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期则围绕职业技能强化,通过专业课程和多元化活动,强化实践能力,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临近毕业,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鼓励学生将宏大抱负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推进“全程育人”的改革进程中,我们要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规律,根据他们的不同发展阶段,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例如,对大一新生,生涯规划和适应教育是首要任务,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融入大学生活,明确职业方向;对于大二学生,我们强调职业定位,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们着重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将个人抱负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2.3谋经划纬,制定一份个性化成长方案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的深入探讨与创新实践,我们主张将这一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育的全生命周期,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基础,聚焦于“职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秉持“科技报国”的崇高理念,构建一个涵盖课堂教学、自我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指导和价值实现的全方位职业生涯教育框架。这个体系旨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和生涯规划能力。作为关键的教学载体,教师需敏锐发掘学生的独特优势和潜在才能,持开放的发展视角去评估他们,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面对挑战并挖掘潜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授课教师以及家庭共同形成支持网络,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专业背景等多元化因素,制定出科学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和成长路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的综合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2.4修身养性,养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

强调文化的熏陶与塑造,致力于塑造学识深厚的学术环境。我们大力推动校园文化的构建,挖掘仪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深刻影响力,比如精心策划纪念日和大型活动,营造庄重而深刻的仪式氛围,强化国家情怀的培育。我们鼓励多元且内涵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独特的校级标志,独具特色的院级特色,以及富含深意的班级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覆盖网络。我们积极发掘图书馆和新四军文化馆的教育潜能,通过展示杰出校友和先进楷模的事迹,弘扬中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致力于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充满知识的“养分”,强化一站式的学生生活环境建设。我们着重提升思政课程的质量,深度融入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同时倡导自我教育,借此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实践中内化普适的道德规范,展现出高尚的伦理素养。

结论

在推进当前中等职业院校的"全员育人"教学创新中,首要的是牢固确立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责,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定为指引,深度挖掘教育体制的潜力。我们致力于构筑一个以整合式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大德育"战略框架,积极探索并实践一种既科学又实际的"全员育人"操作方法,旨在为社会输送具备高尚品德与精湛技艺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屈林岩.思想之基:院校党建思政铸魂育人[J].中国中等教育,2022,7:7~9

[2]闫家辉,殷秀丽.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发展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302~308

[3]何旭娟.院校“三全育人”的四个着力点[N].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03-30

[4]马婷.“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精准思政施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12

[5]李向成.院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中国中等教育,2021,12:44~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