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数据处理、情感传递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指出人工智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随后详细阐述了新闻记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器理性问题和技术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包括提升新闻记者的人工智能素养,以更好地处理和表达数据,生产更具人情味的新闻,正确处理机器理性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采取这些策略,新闻记者能更好地适应并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记者;挑战
一、人工智能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
人工智能简称AI,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使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提升新闻采编效率
在人工智能时代,AI相当于新闻采编的“加速器”,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新闻采编的效率显著提高,借助智能化的信息采集系统,新闻工作者能迅速搜集到全球各地的新闻资讯,提高新闻采集速度、广度,同时,AI技术还能辅助采编人员撰写、编辑新闻稿件,实现新闻内容的一键签发、一键配图、一键剪辑、一键纠错、一键精准推送,减少人工操作时间、成本,使新闻工作者能更专注于深入报道新闻,提升新闻的整体质量。
(二)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尽管人工智能在新闻采编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但目前看来,此类技术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具体而言,AI虽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其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却缺乏辨别能力,难以识别某些隐蔽或虚假的信息,同时,AI在处理涉及人性、情感和社会价值的新闻时,也会力不从心,对于那些蕴含在事件背后的情感与内在精神,AI无法理解[1]。在以往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有时新闻编辑需要撰写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头版大作,这时AI就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AI技术的运用也高度依赖于大量的数据训练,在面对新兴事件时,由于数据不足或缺乏相关训练数据,AI的判断也有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完全失效,因此,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编辑人员不能完全依赖AI,而是需将其与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相结合,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二、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的机器理性问题
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所体现出的机器智能,在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的机器理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其缺乏对人类情感、价值观的深入理解,毋庸置疑,新闻报道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传递情感、价值观的过程,然而,AI技术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法准确捕捉、表达新闻事件中的情感色彩,也无法对新闻事件展开深入的价值判断,易导致新闻报道存在片面性、冷漠性,从而影响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举例而言,如,2015年谷歌一个名叫Jacky Alcine的软件工程师发现谷歌照片的识别算法将黑人标记为“大猩猩”,传递出了错误的价值观,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部门在训练数据时使用了过多大猩猩的照片,可见在某些方面,AI技术并不可靠[2]。
(二)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
目前应用于新闻采编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分如下几种:一是新闻线索和舆情热点自动化分析系统,二是适用于新媒体的采编系统,三是稿件的传播力评估系统。上述技术在新闻采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许多AI技术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和视频等)时存在困难,其准确性、可靠性会受到数据质量和算法模型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学会处理、表达数据
在人工智能日益融入新闻行业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深入了解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展开深入研读,并积极关注AI在新闻采编、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更好地与AI系统展开协同工作,提升新闻报道的智能化水平[3]。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记者应重点掌握与AI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学会利用AI工具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和分析,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此外,新闻记者还需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利用数据,将数据转化为有说服力的故事,这要求记者掌握数据叙事能力,将数据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广度的新闻作品,并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确保在利用数据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二)强化专业素养,生产“有温度”的新闻
面对AI技术的挑战,新闻记者必须坚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工作中,记者应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背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人物和利害关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为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的报道。新闻记者应养成敏锐的“火眼金睛”,生产出更多“有温度”的新闻,撰写有思想、有灵魂的稿件。对于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事件,记者应着力追踪事件背后的深度信息,以过硬的专业水准,创造出更有深度、温度的新闻作品,体现不同于AI的职业价值,在此基础上,记者还应积极关注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反应,及时传递民众的声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将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元素呈现出来触动读者的心灵,通过在报道中明确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可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处理好机器理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需明确机器理性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首先新闻记者要认识到AI技术虽然可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自己的专业素养,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新闻记者应尽可能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树立工程师思维,以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适应智媒时代的作品。举例而言,在使用AI技术生成稿件后,记者仍需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新闻报道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新闻记者还要关注新闻事件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自己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元素。通过不断探索,记者必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通过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结语
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强化专业素养以及处理好机器理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新闻记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新闻记者也需要保持对新闻事件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挖掘能力,确保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度。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与新闻记者的紧密结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共同推动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旭.新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08):88-90.
[2]朱建昌.新闻媒体“合竞时代”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应对分析——基于媒体融合趋势的研究[J].新闻传播,2024,(08):48-50.
[3]张梦晗,陈泽.“全民生成”冲击下,“真相出场机制”如何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把关理论的关系实践与结构性变革[J].传媒观察,2024,(0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