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
地理学科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特点,知识体系相对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生活化视角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1何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经验以及社会时事紧密结合,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中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事例、问题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增强他们对相关内容的感知和理解。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抽象的地理知识中获得实际的感受和启示,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2.1对情境教学的重视不足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较为抽象,需要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一部分学生以背记的方式学习地理学科,难以联系情境理解相关知识。
2.2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有的教师进行教学时多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的创新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解决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就要创新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活化教育理念。
3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改革发展适应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优化建议着重于提升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强化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与理论深度的结合。教学内容应围绕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论展开,深入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区域地貌特征、气候变化趋势、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服务等,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动态关系。教学方法需融入GIS、遥感技术等现代地理科学工具,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增强其在数据分析、空间思维方面的技能。重视地理现场教学和实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感知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地理学科跨学科整合的引导,教师可以将地理学与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提出地理问题展开生活教学
通过举一反三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一特点,利用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死记硬背是学习地理的唯一方式。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学生的思维开发,不符合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为了迎合新时期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提炼生活化问题,从平凡的生活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首钢搬迁的真实案例,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影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搬迁这一行为的发生?搬迁会带来什么好处?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3.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研究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元素,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等知识,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资源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分布”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资料,包括我国各地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城市分布等数据,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情况等信息,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基于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在课堂上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然后讲解关于“人口分布规律”的知识,让学生理解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将生活化教学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学习思路,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现象,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吴芳芳.浅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地理教育,2023(增刊2):42-43.
[2]宋洁,韩晗.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6):60-62.
[3]陈树林.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3(5):154-156.
[4]戈婷.活用教材,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J].求知导刊,2022(3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