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校园外卖现状及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研究
摘要:校园外卖食品是一种新兴的餐饮模式,一方面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以某地方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外卖食品消费及食品安全认知进行调查。通过对收回193份调查问卷,分析校园外卖食品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为高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外卖;食品安全;调查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外卖逐渐进入学生视野和生活,并成为与食堂并存的主要就餐方式之一。校园外卖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餐饮模式,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食品安全问题。外卖平台近80% 以上业务来源“饿了么”和“美团”平台,它们针对校园人口密度大,学生消费水平不高的特点精准推广,以打折促销活动来吸引用户[1]。作为网络时代美食经济的产物,外卖消费以其独特优势在青年大学生云集的高校流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校园环境、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2],同时也影响了校园正常的秩序,但仍有较多学生选择外卖。研究显示,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外卖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监督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卫生不达标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这使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3]。对使用绿色环保外卖餐盒是现阶段治理外卖餐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4]。本文将从校园外卖存在问题和大学生对食品安全认知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讨科学方法资源整合饭堂外卖配送的新模式。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通过线上调查共回收193份问卷,在校大学生男、女生占比分别为43.01%和56.99%,其中大一学生占17.62%、大二占25.39%、大三33.68%、大四占23.3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校园外卖现状
在校生外卖消费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36.27%的学生每周5次及以下的外卖,30.05%的学生每周5~10次,频率在10~15次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3.68%。当问及购外卖原因时,64.77%的学生认为校园食堂无法满足口味需求是最主要原因。此外,速度快、味道好、种类丰富也是大学生订购外卖的原因,同时也有34.2%的学生认为外卖省钱、较食堂便宜。
当提及外卖满意度时,对校园外卖配送时间满意和不满意各占46.63%。有关调查显示,校园送餐人员大多数是勤工俭学学生或低学历工作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操作不规范,业务不熟悉,导致送餐时间超时、送错单或漏单等[5]。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外卖配送时间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虽然外卖配送未尽人意但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大学生对外卖的接受度依旧较高。
从外卖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69.95%的人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监管不严,容易出现外卖被偷的问题。其次,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52.85%),出餐或配送时间长(62.18%)、配送过程容易出现撒漏(53.89%)等问题。此外,外卖垃圾乱堆乱放占35.75%,售后沟通繁琐占32.64等问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对外卖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高,但外卖的确存在比较多问题,需要食品卫生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对外卖食品安全评价的数据显示,有21.24%大学生认为外卖食品安全,59.07%的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
2.2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
食品安全认知情况调查中,有64.25%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也有19.17%的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了解很少。大学生对食品安全认知体现在:食品包装上有安全认证标识会放心购买占48.7%,有56.48%的学生会关注商家营业执照。关于食品安全认知途径结果显示:通过互联网学习知晓的占70.47%、宣讲活动占60.1%,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相关知识的占40.93%。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有一定占比,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内外的食品安全宣传、普及也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最为关注的选项中:担心食品添加剂占74.61%,担心虚假宣传占62.18%、担心食物中毒的占59.07%。学生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点集中在食材来源不透明(66.84%)、送餐过程食品卫生问题(70.47%)、食品加工环节存在隐患(68.91%)、食品包装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59.07%)。分析原因,认为商家不重视占61.14%、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72.54%、法律法规不健全占50.7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长期且非常重要性的任务。
对于学校在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方面,有68.91%的学生认为要加强食品安全相关课程的教育,还有65.8%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对外卖商家的监管和审核,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供更多信息指导。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食品安全监督、宣传等工作迫在眉睫。
三、探讨大学饭堂外卖配送模式
1.满足师生个性消费需求
饭堂消费方式、菜品质量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经验,尝试提供行业院校“机长套餐”、“空警套餐”、“空乘套餐”等,提供地方性特色套餐、“减肥套餐”、“健身套餐”、“养生套餐”等个人专属套餐。由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
2.增加高校配送服务
高校食堂可以增加外卖配送服务,构建新型在线高校食堂,采取在校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互助送餐、聘请本校学生兼职送餐,这既保证了送餐时间和地点的精确性,又引入多重机制确保学生实时反馈服务质量,及时满足了用户需求,还解决了外卖配送的安全问题,一举多得。食堂按照调查需求做好餐食后,送往学校指定餐食汇集点,根据现有位置进行分类,再由工作人员统一按照规定路线配送至学生取餐点,最后由取餐点处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用户完成取餐并回收相关餐厨垃圾。
四、提高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1.不定期对商家进行监管
学校后勤集团对于大众食堂管理应从原材料、食品加工环节和运输过程等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以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排查问题食物来源。
2.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成立专门管理食品安全的协会,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美食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开展健康饮食讲座,引导学生合理健康的膳食行为并利用新媒体技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校园外卖食品属于一种新兴的餐饮服务,国家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有关网络交易的法律也没有涉及互联网外卖行业的[6]。张海霞等[7]针对健康中国视角下大学校园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研究,提出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审查监管、加大监督处罚力度、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等建议。由此可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
大学校园内外卖订单量较大,外卖成为大学生日常饮食的重要选择。尽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关注,但整体认知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食品安全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高校应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佩轩. O2O模式下校园外卖的发展现状和优化方案[J]. 质量与市场. 2022(11): 196-198.
[2] 段益. 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高校食堂外卖配送改革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2): 214-215.
[3] 董双佳,柳青,田文静,等. 大学校园外卖现状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2021(8): 69-71, 75.
[4] 王妍,卫增. 大学生绿色环保外卖餐盒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20(1): 58-63.
[5] 安乐,杨景. 关于校园外卖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和对策[J]. 食品安全导刊. 2021(24): 176, 178.
[6] 简志超,卢漪,覃立春. 高校外卖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探究[J]. 商情. 2019(25): 10-11.
[7] 张海霞. 健康中国视角下大学校园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研究[J]. 科技资讯. 2022, 20(10): 251-253.
基金项目:2023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
作者简介:郑丹敏(2002-),女,汉族,广东汕头,本科生在读,生物工程专业。
通讯作者:廖洁丹(1979-),女,汉族,广东潮州,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兽药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