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试论在城市防洪中采取非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张雨路
  
大鑫媒体号
2024年4期
句容市赤山湖水利枢纽管理处 212400

摘要:城市防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传统的城市防洪主要依赖于工程措施如堤防、水库等,但这种单一的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工程措施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城市防洪中采取非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法律法规;规划管控;风险管理

引言:

城市防洪是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显著增加,城市防洪不仅需要工程措施还需要采取非工程措施来增强城市的防洪能力,非工程措施包括法律法规、规划管控、风险管理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提高城市的韧性。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完善法律法规框架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城市防洪工作的重要基础,城市防洪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首先中央政府层面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防洪工作的总体框架、原则和要求,这些法律法规应当涵盖防洪规划、建设、管理、应急响应等各个环节,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地方政府应当根据中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应当对防洪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防洪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同时还应当明确公众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公众参与,营造良好的防洪氛围。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防洪工作的各个环节作出细化规定,例如水利部门应当制定水库、堤防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气象部门应当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的标准和程序,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等,只有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城市防洪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强法律法规实施

仅仅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确保法规的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防止违规开发行为,水利部门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的监管,制止非法围垦、乱排污水等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依法处理,决不手软。政府应当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新闻媒体、社区宣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公众的自觉性,同时也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执法人员熟知法律法规,公正文明执法。

二、科学规划管控

(一)完善规划体系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开展城市防洪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充分考虑防洪需求,将防洪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从宏观层面统筹安排。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科学评估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水文特征以及城市化发展趋势准确识别潜在的洪涝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当划定防洪重点区域、设定防洪控制线,明确防护标准和建设管控要求,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确定防洪底线。城市防洪还需要专门的专项规划作为支撑,相关部门应当编制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对堤防、水库、蓄洪区等防洪设施进行统一布局,并制定防洪工程建设的具体方案,还应当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有效防治城市内涝,这些专项规划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二)严格管控措施

严格的管控措施同样不可或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监管,确保各项建设行为符合规划要求,防止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相关部门首先应当严格落实规划许可制度,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把关,未经审批或者未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同时还应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确保项目最终符合规划要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对城市防洪设施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管理不善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潜在风险,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河道、湖泊等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清理和拆除违法占用水域的建筑,维护水体的行洪安全。最后政府应当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调控,严格限制在洪泛区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管控力度,对于已有的违法建筑应当果断将其纳入拆迁范围,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化风险管理

(一)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是城市防洪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是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减灾行动能否及时有效,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预警机制,完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气象、水文监测站网的覆盖范围和密度,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测,同时还应当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预警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其次,预警技术手段急待创新升级,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理论新方法的研发应用,提升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自动化分析和智能辅助决策,提高预警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此外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统一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传递至一线防汛部门和公众,预警信息发布也要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既要有针对防汛决策人员的专业技术预警也要有便于公众理解的通俗预警,实现预警信息的有效覆盖。

(二)优化应急响应

面对突发洪涝灾害,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这需要制定科学周密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明确指挥体系和职责分工,细化各个环节的具体行动措施,确保行动指令畅通无阻,同时预案编制要充分考虑实战需求,合理部署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确保能够快速高效投入一线。还应当加强应急队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建设专业化、常备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其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应急指挥专家库,汇聚防汛抢险、工程技术、决策咨询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应急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应急演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地应当定期举行实战化演练,模拟各种洪涝灾害情景,锻炼各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演练过程要注重现场指挥、信息传递、人员调度等环节的针对性训练,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员能力的培养。优化应急响应机制也至关重要,事关抢险救援的时效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个环节,城市防汛工作才能打硬实战,真正达到"灾前常备、临灾高效"的目标。

结束语

在城市防洪过程中采取非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的规划管控以及高效的风险管理共同为城市防洪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决策依据,只有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城市防洪工作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非工程措施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为构筑安全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静思,周伟,王添.城市雨洪管理与系统应对研究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21(06):166-171+189.

[2]张小丽.府谷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探析[J].海河水利,2023,(02):54-57+1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