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张海磊
  
大鑫媒体号
2024年4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开展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通过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加强文化熏陶浸润等方式,开展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思政工作的职能定位与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高度契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高校辅导员应当深刻把握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辅导员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契合

(一)教育内容契合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以生为本”,核心工作内容是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同样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质是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育方式契合

辅导员往往集多重工作角色于一身,更多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塑造学生,以服务、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主,寓教育于指导之中,通过价值观渗透和正面引导来促进学生成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灵魂,与知识灌输存在根本区别,需要通过引导、感化,只有经过久久为功的思想引领才能实现更好效果。辅导员思政教育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很强的精神性,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对灌输式说教。

(三)价值理念契合

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都存在某种目的性。思政工作的目标是培养人,也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需要引导大学生把准人生方向,认同国家和民族,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构建学生的价值理想,是教育引导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一点来看,二者在价值目标上高度契合。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实践路径

(一)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离不开辅导员的悉心教育引导。通过开展深入的谈心谈话,能够让大学生降低对辅导员的抵触心理。辅导员应在做好前期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地同大学生交流碰撞思想,在沟通中传递正向价值观,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要学会利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大时间节点,主动约谈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政治敏锐度和政治辨别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技术依托。辅导员要准确识变、灵活应变,注重自身网络思政育人能力的提升,充分运用好网络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善于把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受教的获得感、趣味感。要指导新媒体聚焦传承红色基因主题,识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用青言青语讲述好“四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三)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辅导员要将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主线,注重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需求和发展取向,积极构建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嵌入式”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推进价值引导与自我成长相融合。以外语专业学生为例,辅导员可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多语种版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和国家形象网宣片《PRC》,让中国故事、家国情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明确身为外语人所肩负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光荣使命。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青鸟计划、青春引擎等实践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成就,以亲身经历感悟中国力量。

(四)以文化熏陶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历史激昂的主旋律和强大力量。文化传承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辅导员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中国革命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涵养文化品性。要推出更多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进一步营造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浓厚氛围。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