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百年探索和基本经验
摘要: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累的许多重要经验之一。百年统战历程中,我党先后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和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总结百年统战历史经验对新时代统战工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基本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百年奋斗的十大重要经验之一。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从统一战线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感悟百年统战的历史底蕴,才能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百年探索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我党便意识到建立联合战线的必要性。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便提出民众的大联合,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人民的压迫。1921年,成立初期的我党并未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性质,指出无产阶级应完全独立,以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中心,不与其他任何党派建立联系。1922年,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我党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面临的真正敌人,而只有通过联合各民主党派结成统一战线,才能把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出来。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呼吁革命党派与社会团体通过联合形成统一战线。1923年6月,党的三大的召开,允许共产党员通过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推进国共两党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但是,三大的召开也有不足之处,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并未意识到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同时,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孙中山也作出积极回应,改组国民党,此时的民主革命联盟不断壮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都包含在内。
大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结成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运动形势出现好转,我党联合众多的同盟者,积极创建组织,壮大队伍力量,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占有一定比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我党有了一定的群众条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深入人心,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但随着国民党内部两派的分化,右派势力重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对如此复杂政治局面缺乏认识和经验,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我党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国民党建立反动政权,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利用反革命手段破坏革命活动,打压中国共产党,对我党采取屠杀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国民革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后,我党从未放弃革命。8月1日南昌起义,我党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历程。“八七会议”的召开,我党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转变统一战线的工作方针,发动农民群众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即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强调发动工人阶级与农民的力量,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依靠农民阶级,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我党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创造条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在此危急存亡之际,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新的进展。1935年10月,“八一宣言”的发表,各阶层人民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留下契机。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共同反对帝国主义。1936年9月,我党将“反蒋抗日”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以推动两党尽快联合起来,一同抗日。直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的关系开始缓和,推动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在新的政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主张坚持和平,争取民主,其中只有坚持民主,才能实现抗战的胜利。之后,我党为实现两党的共同抗战,与国民党进行多次交谈,仍未取得实质进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在日本对国民党的强烈进攻之下,国民党同意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前往华中前线抗日。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
全民族抗战时期,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在抗战中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同时,我党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敌人开展游击战,取得显著成效。统战对象也逐步扩展,一切反抗日本侵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港澳华侨同胞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面对国民党推行的片面抗战路线,我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壮大人民力量,巩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卖国政策,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我党坚持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却背道而驰,擅自撕毁《和平建国纲领》协定,发动内战,以争取实现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而破裂。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站在人民立场上,联合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加强联系,团结合作,最终打倒了蒋介石,获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面临内有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扰,统战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了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为了更好的恢复发展经济,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提出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继续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党内左倾思想的错误风气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讲话:“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要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提升了对统战工作的认识。
(五)爱国统一战线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统一战线联盟,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体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正如邓小平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指出:现阶段的统一战线,可以提“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扩大,一切热爱祖国的集体、个人、政党、组织,都能加入统一战线,广泛团结力量,实现爱国者的联合。1982年,修正案中明确表明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名称、性质和作用,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部分,即全体大陆劳动者、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和台湾、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组成的拥护祖国统一的联盟,深深的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汇聚在一起,为祖国和平统一提供动力。此外,我党坚持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为我国的制度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六)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巩固爱国统一战线,随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颁布,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有序和规范的保障。在新的起点上,统一战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党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与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团结在一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党建立的爱国统一战线也取得了辉煌成果,我党将继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国际局势与风险挑战,坚持统一战线有了更深刻的价值。爱国主义始终贯穿着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之中,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深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所有爱国者广泛团结起来,以具体的行动致力于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以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来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依恋感、归属感,展现各阶层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为统战事业再创辉煌!
二、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一)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统一战线中我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百年统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统战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发挥出显著的作用,不管是在革命、建设或改革时期,党的领导能力越强,统战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未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之中,我党放弃了领导权,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也因此获得惨重的教训。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群众,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取得成功。正如毛泽东强调: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尚书》中提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党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领导权来源于人民群众,又依靠人民群众,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统一战线工作才能取得胜利。延安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问题,汇聚人民力量,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党的领导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党与人民是鱼水相依的关系,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在实践中亲民、爱民、为民。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坚强的政党,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保持自身最大的政治优势根植于人民的心中。
(三)本质要求: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大团结大联合是坚持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也是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对象,但联合、团结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力量,是我党永恒不变的策略。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团结和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因而号召无产阶级加强自身的团结,联合同盟军进行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进程中,我党团结各种力量,拓展统一战线的对象,把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都纳入团结的范围。正是因为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在困难面前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四)基本方针: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统战的百年探索实践证明:坚持统一战线,就必须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这不仅是统战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方针,也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一致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我党坚持一致性,并非完全同一,而是求同存异,在坚持中心大局的基础之上,处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坚持一致性要求我们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坚持多样性需要充分反映群众呼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差异,最终真正实现求同存异。
悠悠百年,统一战线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程中彰显出宝贵价值和重大意义,中国的辉煌成就是坚持统一战线的必然成果。历史已经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把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营造良好氛围。历史还将见证,统一战线道路曲折而又复杂,面临新的机遇挑战,把握“坚持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为统一战线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郑一明.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J].人民论坛,2022(13):92-95.
[2]陈彩琴.中共二大与党的统一战线的开端[J].红岩春秋,2022,(07):20-24.
[3]杜红梅.习近平关于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导师:王善.海南大学,2022.
[4]王远启.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体会[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5-16.
[5]杨栋.感悟百年大统战领受时代新任务[N].酒泉日报,2022-10-21(002).
[6]宋玉.从百年统战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3-14.
[7]丁俊萍,颜苗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J].江苏社会科学,2021,(03):11-27+241.
[8]韩志宏.统一战线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研究[D].导师:蒋锐.山东大学,2019.
[9]唐奎.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2,(02):55-65.
[10]王小鸿.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1):12-17.
作者简介:邓祖莉,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