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们需要运用恰当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策略
引言
俗话讲“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逐步健全德育体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势在必行。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德育责任。因此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当更加慎重、严肃。新课标中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充分落实尤为重要。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五项内容构成,分别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从课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都融合核心素养元素,以落实素养为核心目标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在当前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面临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公民具备良好素质的基本要求。其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最后,教育领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改革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同时,教育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和作为未来发展建设者的责任。
2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少教师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拿来主义”较为明显,未能考虑到小学生的主观意志及客观需求,造成双方交互的尴尬与低效。同时,部分教师过于追求“以生为本”,其活动组织较为松散且缺乏约束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对课时目标的完成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方式。科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对小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看重形式上的“合作”,对方法的运用及创新较少,导致学生仍旧以机械刻板的模式接受知识,这既违背了新课改初衷,又难以保证学习效果。三是衔接。实现学生与课本、与生活之间的双重对话,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转化效果及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关注两者之间的衔接意义及价值优势,仅围绕学科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导致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产生一些困惑。
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
3.1创建多元课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应结合实际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育人模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科学把握学科特征,精心优化教学模式。创建多元教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亲身践行核心素养,将理论知识变作实际行动。
3.2融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3.3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任务,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公民权利与义务”这*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模拟社区选举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模拟选举过程,从候选人提名、竞选演说到投票表决,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还能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4强化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巩固知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建多元课堂、融入情境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和强化反思与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裕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3(34):76-78.
[2]杜淑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60-62.
[3]兰文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