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探索

郭曙宁
  
大鑫媒体号
2024年48期
新疆水发水务集团公司党群人资部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路径。文章首先分析现阶段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在企业治理中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决策机制不明确、党管干部原则落实难度大以及党支部作用弱化边缘化等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党支部职责定位、完善决策机制、强化党管干部原则以及加强监督与问责等路径探索。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培训教育以及宣传引导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党支部在企业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保障其能够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经营管理

在当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保障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科学决策与顺利实施,发展想要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独立法人企业而言,其党支部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挑战、路径探索及实施策略等方面,对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状分析

自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夯实。然而,在“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层面,其在企业治理中的定位仍较为模糊,作用发挥作用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且不设党委的独立法人企业的党支部(党总支)需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把关。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的具体执行方式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二、问题挑战

(一)决策机制不明确

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治理主体的权责界限划分不清。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党支部往往难以有效发挥其在决策中的把关作用,甚至出现“一言堂”或“形式化”的现象。

(二)党管干部原则落实难度大

在非党委设置的基层单位中,经营层主管干部往往掌控着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权力,而党支部则难以有效参与其中。这不光削弱了党支部的组织功能,也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此同时,因为缺少系统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格局、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党管干部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三)党支部作用弱化边缘化

因为决策机制不明确和党管干部原则落实难度大等问题,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边缘化。这表现为党支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度降低、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等现象。这不光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也削弱了党的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

三、路径探索

(一)明确党支部职责定位

在独立法人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党支部的职责定位需进一步清晰化,以保障其能够充分发挥作为企业治理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详细的说,党支部不光要负责保障党和国家、上级单位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得到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还要积极关注并参与到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中来。这意味着党支部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职工的需求与诉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引和清单,明确党支部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这些指引和清单应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党支部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方式和程序,保障其在重大事项上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第二,界定党支部,建立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治理主体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各方在重大问题上能够形成共识、协同推进。

(二)完善决策机制

针对现阶段决策机制不明确的问题,独立法人企业应致力于建立健全党支部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治理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流程。通过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分工和决策权限,保障党支部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同时,制定详细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流程,保障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规范化。其次,加强对党支部委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党支部委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形势,从而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保障党支部能够及时获取企业的各项经营数据和重要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同时,加强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治理主体的沟通联系,保障各方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充分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三)强化党管干部原则

在独立法人企业中,党管干部原则是保障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原则。想要强化这一原则的实施效果,企业应着力构建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第一,建立健全的选拔任用机制。明确选拔标准和程序,保障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在此同时,注重从基层一线和青年才俊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企业领导岗位。第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等紧密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加强监督问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和定期考核。对于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在此同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

(四)加强监督与问责

为保障党支部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独立法人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问责机制。第一,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党支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同时,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保障监督检查结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整改。第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支部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效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保障其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认可。在此同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党支部进行奖惩激励或问责处理。第三,严肃处理失职渎职行为。对于在决策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党支部委员和相关人员,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通过严格的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保障党支部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实施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上级党委应加强对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保障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同时;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工作的各项制度保障措施;包括议事规则、决策流程、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党支部工作程序和流程;保障其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注重培训教育

加强对党支部委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党支部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通过宣传党支部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引导其积极参与和支持党支部工作;共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结论

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是落实国有企业“两个一以贯之”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明确党支部职责定位、完善决策机制、强化党管干部原则以及加强监督与问责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党支部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培训教育以及宣传引导等工作。可以进一步促进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党的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速.独立法人和非法人国企党支部参与企业治理的实践与对策建议[J].国资报告,2024,(04):128-129.

[2]张小亮,余璐,许战.国有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监督作用发挥探索与实践——以D集团X党支部为例[J].现代企业文化,2023,(27):115-118.

[3]刘速.关于国有企业党支部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决策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06):50-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