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玻璃深加工中的新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玻璃深加工领域中新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各种新型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分析,阐述了它们在提升玻璃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新型玻璃材料的特性以及先进工程技术在玻璃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优势,同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玻璃深加工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引言
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建筑、电子、汽车、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玻璃材料和加工技术已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多功能玻璃产品的需求。新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出现为玻璃深加工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这些新型技术在玻璃深加工中的应用,对于推动玻璃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2新型玻璃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2.1低辐射玻璃
2.1.1特性
低辐射玻璃(Low-E 玻璃)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其表面镀有一层或多层低辐射膜,能够有效地阻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透过,同时保持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这种玻璃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2.1.2应用
在建筑领域,低辐射玻璃被广泛应用于门窗幕墙等部位,可有效减少冬季室内热量的散失和夏季室外热量的传入。在寒冷地区,使用 Low-E 玻璃可以大幅降低取暖费用;在炎热地区,则能有效降低空调负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2智能玻璃
2.2.1特性
智能玻璃是一种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透光性的新型玻璃材料。常见的有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气致变色玻璃等。电致变色玻璃通过施加电场改变其内部离子的分布状态,从而实现透光率的可逆调节;光致变色玻璃在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下会发生颜色变化,进而改变透光性;气致变色玻璃则是在特定气体环境下改变其光学性能。
2.2.2应用
智能玻璃在建筑节能、汽车车窗、电子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建筑上,可根据室内外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窗户的透光率,既能保证室内采光又能有效避免阳光直射带来的过热问题。在汽车领域,智能玻璃可用于车窗的调光,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电子显示方面,智能玻璃可作为可切换的显示屏,实现信息的显示与隐藏。
2.3高强玻璃
2.3.1特性
高强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相比普通玻璃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其制造工艺通常包括化学强化、物理钢化等方法,使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从而提高整体强度。
2.3.2应用
高强玻璃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平板电脑显示屏、汽车挡风玻璃等对强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高强玻璃能够有效防止屏幕划伤和破裂,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在汽车行业,高强挡风玻璃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减少碎片飞溅,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3新型工程技术在玻璃深加工中的应用
3.1激光加工技术
3.1.2原理与特点
激光加工技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玻璃进行切割、打孔、雕刻等加工。其具有精度高、热影响区小、加工速度快等优点。激光束能够聚焦到极小的光斑尺寸,实现微米级的加工精度,且在加工过程中对玻璃材料的热损伤较小,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工方法中容易出现的裂纹、崩边等缺陷。
3.1.2应用实例
在玻璃工艺品制作中,激光雕刻技术可以在玻璃表面刻画出精细的图案和文字,增加产品的艺术价值。在电子玻璃加工中,激光切割技术能够精确地切割出各种形状的玻璃片,满足电子产品对高精度零部件的需求。例如,在智能手机屏幕的切割中,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无毛刺的切割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2离子注入技术
3.2.1原理与作用
离子注入技术是将选定的离子在高电压下加速注入到玻璃材料表面,从而改变玻璃的表面性能。通过注入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离子,可以提高玻璃的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光学性能等。离子注入能够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改性层,该层与基体材料结合紧密,可显著改善玻璃的综合性能。
3.2.2应用领域
在光学玻璃领域,离子注入技术可用于改善玻璃的折射率分布,制备高性能的光学元件。在触摸屏玻璃中,通过离子注入可以提高玻璃表面的硬度和抗划伤性能,延长触摸屏的使用寿命。此外,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玻璃制品,如海洋工程中的玻璃部件,离子注入可增强其抗海水腐蚀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3真空镀膜技术
3.3.1技术原理与类型
真空镀膜技术是在真空环境下,将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等镀料蒸发或溅射成气态粒子,然后沉积在玻璃表面形成薄膜。常见的真空镀膜技术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PVD 包括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CVD 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气态物质在玻璃表面沉积成膜。
3.3.2对玻璃性能的提升及应用
真空镀膜技术可以赋予玻璃多种功能。如通过镀金属膜可以实现玻璃的反射、导电等功能;镀氧化物膜可提高玻璃的硬度、耐磨性和光学透过率等。在建筑玻璃上镀低辐射膜可实现节能效果;在汽车后视镜上镀防眩目膜可提高驾驶安全性。
4新型材料与工程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4.1技术难题
4.1.1加工精度控制
新型玻璃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例如,在激光加工高强玻璃时,由于玻璃的硬度较高,激光能量的控制和聚焦精度的调整需要更加精细,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精度。同时,离子注入过程中离子的均匀性和深度控制也是技术难点之一,直接影响到玻璃表面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1.2材料兼容性
在玻璃深加工中,新型材料与其他材料(如密封胶、金属框架等)的兼容性问题也需要解决。例如,某些新型智能玻璃在与特定密封胶结合时,可能会由于材料的化学性质差异导致密封性能下降或出现化学反应,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4.1.3工艺稳定性
新型工程技术的工艺稳定性对大规模生产至关重要。真空镀膜技术中,镀膜过程的参数(如真空度、温度、气体流量等)微小波动都可能导致膜层质量的变化,影响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因此,需要建立精确的工艺控制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2解决策略
4.2.1研发先进加工设备与工艺
加大对新型玻璃加工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控制能力。通过优化激光加工系统的光路设计、采用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平台等方式,提高激光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离子注入技术,开发更先进的离子源和注入设备,实现对离子参数的精确控制。同时,深入研究加工工艺,通过工艺优化和参数调整,解决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4.2.2材料研发与筛选
开展针对新型玻璃材料兼容性的研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辅助材料和工艺。例如,研发新型密封胶,使其与智能玻璃等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确保产品的整体性能。在材料选择阶段,进行充分的试验和筛选,选择性能合适的材料组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结论
新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在玻璃深加工中的应用为玻璃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低辐射玻璃、智能玻璃、高强玻璃等新型材料以及激光加工、离子注入、真空镀膜等先进工程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玻璃的性能和功能,拓展了玻璃的应用领域。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难题、材料兼容性和工艺稳定性等挑战,需要通过研发先进设备与工艺、材料研发与筛选以及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策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韦奔.低膨胀硼硅酸盐玻璃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
[2]黄星烨,孙瑶,左岩,等.低气压下玻璃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性能研究[C]//2015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0[2024-09-25].
[3]王为,汤振雷,余胜文.浮法玻璃高温状态下主要含氧气体的热力学计算研究[C]//全国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