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研究

马月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4期
中共阜新市委党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议,包括细化法律法规、强化平台责任、简化维权流程、推动司法救济及加强消费者教育等。通过这些建议,旨在更好地应对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研究;平台责任;信息保护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然而,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现有法律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亟需进一步完善。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

(一)法律法规基础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的基础上,这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核心法律。《消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如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保障了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购买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消法》还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如提供真实商品信息、维护消费者隐私、保障产品质量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简称《电商法》)作为《消法》的补充,进一步规范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商法》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平台责任、消费者信息保护等方面作出更为详细的规定,确保消费者能够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享有与传统商业相同的权利保障[1]。

(二)电子商务法的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监管的重大进步。这部法律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在平台上展示真实身份信息,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电商法》特别关注了商品信息的真实性,要求电商平台和商家必须如实披露商品或服务的信息,禁止虚假宣传行为。个人信息保护也是《电商法》重点强调的内容,要求电商平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免受非法使用和泄露。尽管《电商法》填补了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些法律空白,但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仍然面临法律定义更新滞后的问题。

二、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议

(一)细化法律法规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现有法律法规已无法完全覆盖其带来的新问题,亟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应根据电子商务的新兴模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求,适时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责任,加大对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不力的惩罚力度,以形成有效震慑。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如加强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的透明度,明确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责任,提升消费者在信息保护方面的安全感,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还应引入针对新兴电子商务形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的专项法律规范,确保这些新模式中的消费者权益不被侵害,全面提升法律的覆盖范围和执行力度。

(二)强化平台责任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交易中介,承担着保障交易公平和消费者权益的重任。平台需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核机制,对入驻商家的经营资质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合规合法经营。平台还需定期开展商家行为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发现存在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力等违法行为的商家,平台应及时采取下架、封号等惩处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平台应建立便捷的投诉渠道,确保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维权,通过完善的维权机制,提升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三)简化维权流程

简化消费者维权流程是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的交易环节复杂,消费者在维权时常遇到门槛高、流程繁琐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投诉处理的效率。例如,平台可以设立在线客服系统或专门的维权部门,24小时回应消费者的投诉。还应明确电子商务纠纷的管辖权,以避免因不同地域或平台间管辖权不清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的现象。通过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可以促使更多消费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四)推动司法救济

电子商务侵权案件中,司法救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保障。法院及司法机构应扩大对电子商务侵权案件的受理范围,优化诉讼程序,确保消费者能够便捷地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与此司法机构应降低对消费者提供侵权证据的标准,在消费者无法获取完整证据的情况下,可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审查。对于恶意侵权行为,应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如加重罚金或限制经营者再次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以形成有效震慑,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健康发展。

(五)加强消费者教育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依赖于法律和平台责任的落实,还需要消费者自身具备较强的权益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可以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内容应包括如何识别虚假宣传、如何进行合法维权等实用知识。可以通过线上培训、线下讲座等形式,帮助消费者掌握具体的维权途径和方法。信用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诚信消费的引导,促进电子商务环境的健康发展。

结语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法律法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面对快速变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细化法律法规、强化平台责任、简化维权流程、推动司法救济以及加强消费者教育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水平。未来,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将是确保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安全、透明的购物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智慧,李昊雨,徐世超.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研究[J].法制博览,2023,(28):40-42.

[2]吴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普洱学院学报,2023,39(02):36-38.

作者简介:马月(1990年2月——),性别:女,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民族:满族,学历:硕士,职称:助讲,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