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全纳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周杏芬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4期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提出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适应性体育教学策略,以促进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参与和体验。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本文分析了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障碍,并基于全纳教育原则,提出了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师培训和环境适应性改造在内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和体验,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全纳实践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群体学生;适应性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强调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如何有效融入特殊群体学生的挑战。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形成身体或认知上的差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常常处于边缘化地位。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本文将探讨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如何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促进其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体验。

1 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现实挑战

1.1 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分析

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现状是复杂且多维的。特殊群体学生涵盖了广泛的个体差异,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残障、学习障碍、情感障碍等,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和需求各不相同。在现有的体育教学环境中,特殊群体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一些体育设施和活动设计未能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导致他们难以参与或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由于缺乏对特殊群体学生需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意中忽视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体育学习动力。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和包容性要求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参与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以标准化和集体化的教学方法为主,强调统一的教学标准和竞技性体育活动。在这种模式下,特殊群体学生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活动方式,他们的体育学习体验可能因此而受限。同时,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社会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的潜在价值。特殊群体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需要可能更为迫切,但传统模式却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这种局限性不仅影响了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1.3 全纳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包括那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这一理念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首先,全纳教育强调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包容,要求体育教学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包括特殊群体学生。这意味着体育教学需要从单一的标准化模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全纳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全面参与的学习环境,这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社会和认知发展。在这种环境下,特殊群体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全纳教育理念还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与共享。这意味着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为特殊群体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体育学习环境。

2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策略

2.1 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个性化教学计划意味着对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兴趣偏好以及学习风格。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可以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体育课程,包括调整运动强度、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以及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病、体弱或高龄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低强度、高适应性的运动,如保健气功、瑜伽或游泳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体机能,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而对于有肢体障碍的学生,可以依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应性运动项来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如轮椅乒乓球、身体各部位力量训练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机能,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2.2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全纳体育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有深入的理解,这包括了解他们的需求、挑战以及潜能,这种理解是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握一系列特殊的教学技巧和策略。包括如何使用辅助技术来帮助有身体障碍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激励,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学习氛围。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工作坊、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以确保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长期支持和投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评估,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并且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非常重要,通过分享经验和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在新时代下,教师的培训模式应当从教育体制、培养目标、方案、过程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全纳教育的要求。这包括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构成进行分析,以及对课程方案进行特殊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特殊群体学生。

2.3 校园体育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一个无障碍的体育环境不仅能够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无障碍设计包括物理环境的改造,如平坦的通道、宽敞的更衣室、可调节的体育器材等,也包括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如清晰的指示标识、易于理解的教学材料等。例如,云南省景东县安定小学无障碍改造项目中,对食堂、厕所和教学楼进行了无障碍坡道改造,加设了扶手,完善了无障碍标示牌,这些改造都是为了提升校园的无障碍水平。无障碍设计还涉及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即营造一个尊重和包容特殊群体学生的氛围,这需要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包容性体育活动、体育节等方式,提高全校师生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理解。无障碍设计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和预算。同时,也需要与专业的设计团队和特殊教育专家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些努力,校园体育环境将变得更加友好和包容,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结束语

在探讨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本文揭示了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校园体育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我们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了更加包容和支持的学习环境。然而,教育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所提出的策略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调整。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些策略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和技术,以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鑫源. 全纳教育视域下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20.

[2]吕秀娟. 全纳教育理念在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策略中的应用[J]. 中国测试,2021,47(4):后插3.

[3]李波,朱琳琳,杨晨,等. 全纳教育理念下高校适应性体育教学形式及教学策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6):21-30,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