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人工智能方向的校企合作在推动学生素养发展的研究探索

陈安桐 吴纾妤 张文鹏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7期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金融科技学院 231620229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方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推动学生素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具体案例,本研究揭示了其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方面的显著效果。研究指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技术的机会,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同时,本研究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学生素养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面对这一趋势,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走出课堂、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方向的校企合作在推动学生素养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校企合作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正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合作模式包括实习实训、联合研发、课程共建等多种形式,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也加强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其中,实习实训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联合研发则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共建则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高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然而,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也揭示了一些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的高度参与和对课程实用性的重视是其中的核心。这些因素不仅确保了合作项目的质量,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资源分配不均和合作深度不足是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限制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二、校企合作对学生素养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行业接轨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工具。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而是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实践经验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使学生能够紧跟技术的步伐,理解并应用最新的算法和模型。此外,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转化过程是专业技能成长的关键。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项目通常涉及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导师的角色不容忽视,他们不仅提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这种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创新解决方案能力。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学生们将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的活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三)实践经验与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体验,在实践中,学生们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这些都是书本知识难以提供的。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将更加自信,更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这种实践经验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通过不断实践,学生们将更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雇主非常看重的,因此,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三、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协作

要优化校企合作机制,首先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信息,确保合作的培养方案能够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与教育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实习机会,更应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在学校方面,则应发挥协调资源的作用,为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师资、设施以及项目管理等。这种双方面的紧密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合作项目的质量,还能在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和互利的关系,从而实现共赢。

(二)创新合作模式与内容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校企合作正逐渐演变为产教融合,这种模式不仅要求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还强调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而企业则能从高校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创新的动力。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创新。一些高校与企业共建了产业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获得与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还有一些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项目合作,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结合,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然而,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保障合作的质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从企业、专业群、项目负责人三个主要维度构建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激发了各方参与深度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还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亮度的全面提升。

(三)完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在高等教育与行业实践的紧密联合中,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构建,目的是保证合作项目能够达成既定目标,并且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实证基础。评价内容须全面覆盖项目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合作模式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以及就业推荐等激励措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能增强他们对合作项目的认可,进而深化其投入和学习动机。这种以评价为导向,以激励为手段的机制,为校企合作项目注入了持续的动力,确保了教育质量,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随着这些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校企合作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案例,揭示了其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优化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并完善评价与激励体系,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合作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期望未来校企合作能成为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杨. 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及培养路径[J]. 科教导刊,2023(15):89-92.

[2]刘桂珍. 基于职业素养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研究[J]. 时代汽车,2023(23):88-90.

[3]郭磊.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与模式的探索[J]. 时代汽车,2023(20):70-72.

[4]校锐. 校企共建模式下数字化商科实践体系建设[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36):231-233.

项目名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项目编号:S202411047167S

第一作者:陈安桐,男,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第二作者:吴纾妤,女,回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第三作者:张文鹏,男,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