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路径研究

韩东月 朱月秋 王乾
  
大鑫媒体号
2024年59期
沈阳建筑大学

摘要: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转向青年大学生,一些不良媒体用个别的不良现象掩盖大好形势,试图误导人们背离正向道路。本文创新性提出“互联网+红色基因”主题党日、线上实践、5S循环提升网络教育引领模式等活动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教育与管理”“时间与空间”相融合的方式打造多维网络育人架构,引导高校学生党员主动担当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的忠实拥护者与传播者,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知识,将先进思想的火种播撒在高校学生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党员、先锋模范

大学生党员作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以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仅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尺,更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为高校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新的平台和载体,为加强学生党员对非党员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克服时空限制,从而形成党建工作“线上线下齐心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大量的互联网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一些负面消息容易滋生,突出、露骨的主题比起正能量信息会更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青年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学生党员,在互联网视域下,应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为学生群众树立以身为尺的榜样形象,吸引更多高校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邀请知名思政专家和资深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网络文章,推出系列原创精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打造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品牌,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阐释和宣传推介,为学生党员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价值在我心”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数字化迎新、党员教育培训等育人育才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三是吸引大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交流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创作微课、微视、微话、微文等网络文化作品,不断壮大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力量,激励学生党员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使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厚植爱国情怀,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一是举办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史教育资源为依托,强化革命文化网络育人功能,精心设计“互联网+红色基因”主题党日等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四史知识问答”等线上学习教育,立体式、全景式进行革命文化宣传展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网络”,让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入耳入心。二是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利用可以利用VR虚拟技术或者沙盘推演等新方式带动学生重走长征路,领略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追寻先辈足迹,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感知感悟,从自己的角度或回顾当年的故事,在变化变迁中加深认知,促进知行合一,不断培养众多具备深厚家国情怀、良好网络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搭建党建网络平台,拓宽学生党员模范引领覆盖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坚持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多方参与,打造立体多维网络育人平台,极大拓宽育人覆盖面,形成“线上+线下”互通,“时间+空间”互联的新局面。

1.打造多样化的网络育人平台。一是高校党建网络平台建设要善于借力。通过整合社会主流媒介资源,学院党建平台积极转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官方媒体发布的党政最新文章、视频,带领高校学生党员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二是构建“校园网、微博、微信、B站、抖音”+“学校、学院”纵横网络工作平台,形成内容共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汇聚网络育人资源,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系统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空间。三是加强学生党员网络工作室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交替的“会(主题班会、年级大会、座谈会)、课(思政课、党史课和专业课)、赛(知识竞赛、网络文化节大赛)、践(先锋实践、调研日记)、树(选树标杆、党支部风采、优秀党员事迹)”5S循环提升网络教育引领模式,为党员骨干活动、学习、谈话、思想交流提供线上场所,真正做到党组织活动有阵地,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党员联系群众有途径。

2.构建网络舆情工作平台。一是健全舆情信息收集机制。依托“舆情监控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舆情软件和信息化手段收集学生线上线下言论,感知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形成舆情快报、简报和月报,提升网络舆论的整体态势控制能力。二是健全舆情话语引导机制。引导学生党员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和权威解读,主动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畅通学生党员和学生群众的对话平台和沟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引导舆论走向,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

(三)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增加学生党员队伍活力。

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制度,是增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活力的基础,也是鞭策和激励高校学生党员的要求。因此,应结合学生党员的个性特征,从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学生群众三个维度健全党员网络行为管理、评优激励和监督考核机制。

1.健全学生党员网络行为管理制度。学院党委建立基层学生党员网络行为管理规范,有效规范学生党员网络行为,激励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网上各类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敢于亮剑发声。

2.健全学生党员评优激励机制。学生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学生党员依规依法上网用网的教育,健全评优激励机制,对在互联网正能量传播和舆论引导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党员,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作为评奖评优、推荐选调生等重要参考依据。

3.健全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机制。高校学生党员的监督不仅局限于党内,而且要加入学生群众的监督。在学生党员中实施学生党员综合测评制度,将党内外监督评价结果记录在考核之中,并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党员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冬冬.全媒体视域下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J].德育探索,2023(24).

[2]杨飞.实现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的五维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

[3]巫俊,刘家玮,刘桐麟.网络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的路径[J].贵州农机化,2024(1).

[4]楼柯辰,高铁奇.“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J].教育研究,2021(5).

[5]张敏.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

[6]孟家辉.网络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成长的新机制[J].科研教育,2022(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