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岩土工程中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李超
  
大鑫媒体号
2024年61期
身份证号码 32012219880418121X

摘要: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渗透压力和土体强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侧壁和底部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水位升降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影响。其次,评估了地下水渗透压力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特别是在软弱土层中如何增加稳定风险。接着,研究了地下水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土体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力学行为变化。最后,总结了现有的改进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提高基坑在地下水作用下的稳定性。

关键词:地下水;基坑稳定性;岩土工程

引言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有些人把勘察工作看作是一种象征性的工作,只是一种笼统的评估。但是,在工程实践中,有些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对重大工程和高耸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岩土工程勘察缺乏对水文地质问题的深入探究,就可能导致工程建设因地下水而引发管涌、流沙、基坑突涌等地质危害,进而对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具体影响因素,包括水位变化、渗透压力及其对土体强度的作用,以期为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下水位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一)水位变化对基坑侧壁稳定性的影响

水位的升降直接影响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当水位上升时,土体中的有效应力降低,可能导致土体液化和剪切破坏,使侧壁出现严重变形或坍塌。特别是在饱和土层中,高水位不仅增加侧壁的土体压力,还可能引发水土分离现象,从而进一步降低侧壁的稳定性。相对地,水位下降会导致土体干缩和裂缝,增加侧壁坍塌的风险。因此,需密切监控水位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侧壁的稳定性。

(二)水位变化对基坑底部稳定性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波动显著影响基坑底部的承载力。水位上升会提高基坑底部的孔隙水压力,减少土体的有效应力,进而可能导致底部承载力不足,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基坑失稳现象。尤其在粘性土层中,高水位还可能导致底部土体的浮力效应,从而影响整体稳定性。水位下降则会增加底部土体的有效应力,可能导致干缩沉降。因此,需在设计和施工中考虑水位变化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底部的稳定。

(三)水位变化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影响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波动会增加施工难度和风险。高水位可能导致开挖面渗水增多,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同时也增加了支护结构的负荷。水位变化还可能引发基坑开挖面土体的不均匀沉降或坍塌。因此,必须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设计,以确保开挖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二、地下水渗透压力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

(一)渗透压力对支护结构的作用

地下水的渗透压力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加额外负荷,显著增加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风险。在软弱土层中,这种影响尤为显著。渗透压力会使支护结构承受更大的侧向荷载,导致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渗透压力较高的情况下,支护结构可能出现严重的变形或局部破坏,增加了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的风险。

(二)渗透压力对支护系统设计的要求

在支护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渗透压力的影响。设计时应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类型,如排桩墙或支撑系统,并根据渗透压力进行合理的设计参数设置,以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设计应包括对渗透压力的预估、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及可能的安全系数,以确保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抵抗地下水压力带来的负荷。

(三)渗透压力对施工期间的安全控制

施工期间控制地下水渗透压力至关重要。需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如井点降水或排水系统,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渗透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这不仅可以减轻支护结构的负担,还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渗透压力变化引发的安全风险。实时监测渗透压力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水措施,是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稳定的关键。

三、地下水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一)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土体中的含水率,这一变化会对土体的强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较高的含水率会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显著下降。这是因为水分的增加会减少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使得土体变得更加松散和不稳定。尤其是在土体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剪切强度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液化现象。这种液化现象会极大地影响基坑的稳定性,从而对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威胁。

(二)使膨胀性岩土不均匀

地下水除了具有腐蚀性会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而膨胀岩土的不均匀膨胀收缩变形也是由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所引起的。如果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就会导致岩土的频繁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岩土变形,还会使地下水主动流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水位频繁的上升,还会让岩土的膨胀和收缩会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地面开裂和建筑物的破坏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轻型和小型建筑物来说,地下水位的上升,会让它们在一定的程度上遭到破坏。

(三)土体强度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土体强度的变化会直接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当土体强度降低时,可能会导致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滑坡或坍塌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在高含水率的条件下,土体的强度会显著下降,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基坑失稳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基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地下水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工程处理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基坑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这包括但不限于排水系统的优化、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从而确保基坑工程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提高基坑稳定性的措施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基坑降水和排水措施

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的降水系统,例如井点降水或深井降水,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这种降低孔隙水压力的做法,能够显著降低基坑的渗透压力,进而减轻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负荷。这样一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稳定性问题也会相应减少,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改进支护结构设计

在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实际状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对设计进行相应的优化,以增强支护结构对渗透压力的抵抗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详细评估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支护结构施加的额外荷载。基于这些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至关重要,例如排桩墙、深基础或加固型支撑系统等。通过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能有效地分散和抵御地下水渗透压力,从而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减少地下水对施工过程的负面影响,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最终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三)长期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基坑稳定性的长期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提前发现和防范潜在安全风险至关重要。系统应包括对地下水位、渗透压力、土体变形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并结合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预警。通过及时获取和分析数据,可以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和加固措施,以应对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基坑的长期稳定性。未来研究应重点发展智能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提高其自动化和精确度。

结论

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变化、渗透压力和土体强度方面。水位的升降会影响基坑侧壁和底部的稳定性,渗透压力会增加支护结构的负荷,而地下水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则直接关系到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通过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优化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基坑在地下水作用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邹广明,苟添文.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4,14(03):55-57.

[2]陈小宁.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房地产世界,2024,(06):113-115.

[3]申龙.浅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及防治[J].低碳世界,2023,(20):103-104.DOI: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