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的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包含多方面内容。其管桩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制作上,对原材料严格筛选,制作工艺包括钢筋骨架制作、混凝土浇筑离心成型、预应力张拉养护等。施工时,施工前要场地平整、选型设备检查,沉桩有锤击法和静压法,还有接桩送桩技术。质量控制涵盖制作与施工环节。该技术承载能力高、施工快、适应性强、经济性较好,但存在对设备要求高、受地质条件限制、桩身质量检测复杂等局限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应用
前言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深入研究和掌握这一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类型对基础承载能力的需求,而且在提高施工效率、适应多种地质条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前言旨在对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进行初步的介绍与探讨,为后续的详细阐述奠定基础。
1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概述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是一种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空心圆筒型混凝土预制桩。在制作过程中,先对预应力钢筋施加拉力,然后浇筑高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使混凝土预先受压。这种预压应力能够有效提高管桩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PHC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的特点,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不低于C80。管桩为空心结构,这不仅减轻了桩身自重,便于运输和施工,而且在相同混凝土用量的情况下,空心结构的桩比实心桩具有更好的抗弯性能。管桩的桩身表面光滑,在沉桩过程中与土体的摩擦力相对较小,有利于沉桩施工。
在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如高层建筑、多层住宅等。在桥梁工程中,也可作为基础桩使用,能够满足桥梁结构对基础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2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技术
2.1原材料选择
混凝土材料: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一般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以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最终强度。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含泥量应严格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粗骨料的粒径、级配等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一般采用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
预应力钢筋:通常选用高强度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或钢筋。这些钢筋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在管桩中有效地施加预应力,提高管桩的承载能力。
2.2制作工艺过程
钢筋骨架制作:首先将预应力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调直等处理,然后在专用的模具上绑扎成钢筋骨架。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间距、位置准确,并且要保证钢筋骨架的整体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与离心成型: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装有钢筋骨架的钢模内,然后将钢模放置在离心机上进行离心成型。在离心过程中,混凝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密实,排出多余的水分,形成空心的管桩形状。离心速度和时间需要根据管桩的规格和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合理控制。
预应力张拉与养护: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为设计强度的70%左右)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张拉应力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并且要保证张拉过程的均匀性。张拉完成后,将管桩放入养护池或养护窑中进行蒸汽养护,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提高管桩的早期强度。养护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管桩的质量。
3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技术
3.1施工前准备
场地平整与测量放线: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桩位的准确位置。桩位的偏差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单桩桩位偏差不应超过10mm,群桩桩位偏差不应超过20mm。
桩机选型与设备检查: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管桩规格和设计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桩机。常见的桩机有静压桩机和锤击桩机。在施工前,要对桩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查,如桩机的稳定性、桩锤的重量和落距(对于锤击桩机)、静压桩机的压力系统等,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2沉桩施工方法
锤击法沉桩:锤击法是利用桩锤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将管桩打入土中的方法。在锤击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桩锤重量和落距,一般遵循重锤低击的原则,以减少桩身的损坏。桩锤的重量应根据管桩的规格、桩长、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在锤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桩身的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0.5%。同时,要记录每米沉桩的锤击数,以便判断桩的入土情况和承载能力。
静压法沉桩:静压法是通过静压桩机的自重和配重,将管桩压入土中的方法。静压法沉桩具有无噪音、无振动等优点,适用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在静压沉桩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控制压桩力。当压桩力达到设计值时,应继续稳压一定时间,以确保桩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桩身的垂直度和桩位的变化情况。
3.3接桩与送桩技术
接桩:当管桩的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接桩。接桩的方法主要有焊接接桩和机械连接接桩。焊接接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焊接前,要将上下节桩的接头部位清理干净,保证焊接质量。焊接时,应采用多层焊接,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完成后,要自然冷却一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然后才能继续沉桩。机械连接接桩具有连接速度快、质量可靠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送桩:当管桩顶标高低于地面标高时,需要进行送桩。送桩时,要使用专门的送桩器,送桩器的直径应与管桩相匹配。在送桩过程中,要保证送桩器与管桩的中心线重合,并且要控制送桩的深度,送桩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的管桩制作涉及原材料选择与多道工艺工序,施工包括前期准备、沉桩、接桩与送桩操作。质量控制在制作与施工阶段均有严格要求。其优势明显,承载能力高、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且经济性较好。然而也存在局限性,如对施工设备要求高、受地质条件限制和桩身质量检测复杂。但总体而言,在现代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念.桥梁工程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35(4):83-84,87.
[2]傅少阳.基坑工程中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2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