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效率与透明度的视角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会计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会计透明度比较,剖析财务会计透明度概念及评估标准,对比两者透明度现状揭示公立医院信息解读简略、更新滞后,私立医院披露参差不齐等问题。阐述透明度差异对医院管理的多方面影响,旨在为提升两类医院财务透明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财务会计透明度;医院管理
引言
在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共同构筑医疗服务体系,财务会计透明度作为医院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深刻影响着医院公信力与资源配置。本文旨在剖析两类医院财务会计透明度差异,为提升行业透明度、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一、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会计的特点与挑战比较
(一)公立私立医院财务透明度问题分析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的情况,如某些医院仅公布基本财务报表对于资金具体使用明细、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及成本等关键信息未详细说明。这使得公众难以全面了解医院财务状况不利于社会监督。私立医院在财务透明度上问题更为突出。由于私立医院多以营利为目的,部分医院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财务信息披露上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一些私立医院可能隐瞒部分高利润项目的收支情况,或者延迟披露负面财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投资者、患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医院的正确判断。
(二)公立私立医院财务效率问题分析
公立医院财务效率受多种因素制约,庞大的行政体系使得决策流程冗长在资金使用审批等环节耗时久,影响资金周转速度。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控,常出现资金浪费或超支现象[1]。与之不同私立医院在财务效率上有自身优势。私立医院管理结构相对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金投向。例如在发现热门医疗服务需求时可迅速调配资金购置设备、招聘人员。同时私立医院对成本控制更为严格,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部分私立医院可能因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发展投入,影响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效率。
(三)公私立医院财务会计的共同挑战与差异
共同挑战方面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面临医疗行业政策法规频繁调整带来的挑战。如医保政策改革对医院费用结算、收入确认等财务会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同时医疗成本不断上升包括药品、耗材、人力成本等,压缩了医院利润空间增加财务压力。差异上公立医院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医保收入和患者自付费用,财务目标侧重于保障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兼顾成本控制。私立医院资金多依赖社会资本投入与市场经营收入,财务目标更倾向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成本控制与收益获取上更为激进,管理模式也因目标差异而在财务决策流程、激励机制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大相径庭。
二、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会计效率的比较
(一)财务会计效率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从资金运营效率层面来看资金周转率是关键指标,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医院回收账款的速度,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例如某医院年度营业收入为 1 亿元,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 1000 万元,年末为 1500 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 + 1500)÷ 2 = 1250 万元,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10000 ÷ 1250 = 8 次。该数值越高表明医院收款效率越高,资金被占用时间越短。存货周转率则体现医院存货管理水平,通过营业成本除以平均存货余额计算得出。如一家医院年度营业成本 8000 万元,年初存货价值 500 万元,年末为 700 万元,平均存货余额为(500 + 700)÷ 2 = 600 万元,存货周转率为 8000 ÷ 600 ≈ 13.33 次,较高的存货周转率意味着存货周转快积压风险低。
成本效益指标用于衡量医院投入产出关系,成本利润率即净利润与成本总额的比值,若某医院年度净利润为 1500 万元,成本总额为 8500 万元,成本利润率为 1500 ÷ 8500 ≈ 17.65%反映了每单位成本所带来的利润水平。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投入产出比,通过总产出价值除以总投入成本计算全面衡量医院资源投入转化为医疗服务产出的效率。在资产运营效率方面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医院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指标,等于营业收入除以平均资产总额。假设某医院年度营业收入 1.2 亿元,年初资产总额 1.5 亿元,年末为 1.7 亿元,平均资产总额为(1.5 + 1.7)÷ 2 = 1.6 亿元,总资产周转率为 1.2 ÷ 1.6 = 0.75 次,该比率越高资产运营效率越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则聚焦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业务收入除以平均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展示固定资产在创造收入中的贡献程度。
在评估方法上比率分析是基础且常用的手段,通过计算各类财务比率如上述的资金周转率、成本利润率等,直观呈现医院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趋势分析则关注医院财务指标在多个期间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医院财务效率的发展态势。例如连续观察几年的成本利润率若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医院在成本控制与收益获取方面成效渐显。另外标杆分析可将医院财务指标与同行业优秀医院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明确改进方向[2]。
(二)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
为深入探究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效率差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 C 公立医院和 D 私立医院为例,收集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在资金运营效率方面C 公立医院应收账款周转率近三年平均值为 6 次 / 年,D 私立医院达到 9 次 / 年。D 私立医院在收款管理上更为高效可能得益于其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患者欠费情况跟踪及时催款措施得力。存货周转率上C 公立医院为 10 次 / 年,D 私立医院为 15 次 / 年。D 私立医院凭借更精准的库存预测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减少了存货积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成本效益指标对比中C 公立医院成本利润率为 12%,D 私立医院为 18%。D 私立医院通过精细化成本控制严格管理医疗耗材采购成本、优化人员配置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积极拓展高附加值医疗服务项目提升了整体利润水平。投入产出比上C 公立医院为 1.2,D 私立医院为 1.5,显示出 D 私立医院在资源投入转化为医疗服务产出方面更具优势能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产出。在资产运营效率上C 公立医院总资产周转率为 0.6 次 / 年,D 私立医院为 0.8 次 / 年。D 私立医院资产运营更为灵活,能快速将资产转化为医疗服务收入。固定资产利用率方面C 公立医院为 0.8,D 私立医院为 1.1,表明 D 私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创造业务收入上发挥了更大作用,可能源于其对医疗设备的高效调配和充分利用。
(三)财务效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探讨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相对复杂行政层级多决策过程受多方因素制约,在资金使用审批上需经过科室申请、财务部门初审、多个行政部门会签,最后到上级领导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导致资金周转缓慢。例如采购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提出需求到最终采购完成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错过最佳采购时机影响设备投入使用产生效益的时间。且公立医院以保障公益性为首要目标,在医疗资源配置上需优先考虑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覆盖、基础医疗服务普及等社会效益,可能无法完全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如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开设分院,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影响整体财务效率。
私立医院管理体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管理层可迅速做出资金投向决策,如发现某一新兴医疗技术市场需求大,可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引进设备、招聘专业人才抢占市场份额。私立医院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在成本控制上动力更强会运用先进管理方法降低运营成本,如采用精益管理理念优化医院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在收益获取上更具主动性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开发特色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盈利能力从而提升财务效率[3]。
在激励机制方面公立医院员工薪酬体系相对固定,绩效激励与财务效率提升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医护人员的收入主要与职称、工龄等挂钩,对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提升财务效率的激励不足,导致员工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性不高。而私立医院通常建立了与业绩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体系,员工收入与医院业务量、利润等财务指标直接相关。例如医生的奖金与科室收入、患者满意度等挂钩,促使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控制成本以提升医院整体财务效率。
三、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会计透明度的比较
(一)财务会计透明度的概念与评估标准
财务会计透明度涵盖了财务报表、资金流向、成本构成、预算执行等多方面信息,旨在使各方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高透明度的财务会计体系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医院的信任。
评估财务会计透明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维度,一是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要求医院毫无遗漏地公开所有重要财务信息。例如除了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外,还应详细披露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与预期收益、大额医疗设备采购的成本明细以及医院的债务结构与偿债计划等。二是准确性,财务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经过严格的审计流程杜绝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每一项数据的记录和报告都应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确保数据来源可追溯、计算方法科学合理[4]。三是及时性医院需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发布财务信息,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基于最新信息做出决策。如季度财务报告应在季度结束后的规定期限内公布,年度报告也应按时披露避免信息滞后影响决策的时效性。四是可理解性,财务信息的呈现方式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对于复杂的财务数据应提供清晰的解释和说明,使普通公众、患者以及非财务专业背景的利益相关者也能理解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
(二)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透明度现状
公立医院在财务透明度方面由于其承担着一定的公益职能且资金来源部分依赖财政拨款,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双重关注。多数公立医院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在官方网站或政府指定平台定期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其中包含基本的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概况等信息。然而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披露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信息解读过于简略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细节,如某一医疗项目的成本构成包括人力成本、药品耗材成本、设备使用成本等未能详细分解说明,公众难以深入了解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上部分公立医院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更新财务信息,导致公众获取的信息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反映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
私立医院的财务透明度状况参差不齐,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且注重自身品牌建设的私立医院,认识到良好的财务透明度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吸引更多患者和投资者,因而主动且较为全面地披露财务信息。它们不仅公布财务报表还对医院的经营策略、成本控制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的财务部分进行详细阐述。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私立医院在财务透明度方面表现欠佳。部分私立医院出于保护商业机密或其他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只公开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对可能影响医院声誉的负面财务信息如经营亏损、债务风险等则避而不谈。
(三)透明度差异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当公众清晰了解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如医疗服务投入、科研经费支出以及公益项目开展的资金支持等,会更加认可医院的运营管理提升医院的社会声誉。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同时也便于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可依据公立医院透明的财务信息判断其在医疗资源分配上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履行了公益性职责从而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引导。相反若财务透明度低可能引发公众对医院资金使用的质疑,甚至引发负面舆论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和社会形象。
私立医院中财务透明度高的医院在吸引投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投资者能够通过详细的财务信息全面评估医院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更有信心进行投资。此外高透明度有助于私立医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患者在选择就医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财务透明、管理规范的私立医院,认为其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收费合理性上更有保障[5]。而财务透明度低的私立医院,可能会面临投资者的谨慎观望融资难度增加。从内部管理角度看,低透明度可能掩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漏洞和问题不利于医院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长期来看将严重阻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在财务会计透明度上差异显著,高透明度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公信力意义重大。期望两类医院借鉴研究成果完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提升透明度共同推动医疗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婷.公立医院运营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与管理会计工具融合[J].财会通讯,2021,(13):143-146.
[2]吴建南,刘遥.公众如何感知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绩效差异?——基于一项调查实验的比较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20,13(06):99-113+210,211.
[3]杨敏霞.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督的探讨[J].经济师,2024,(11):261-262.
[4]陈煜轩.基于业财融合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首席财务官,2024,20(19):118-120.
[5]祖一晗.基于业财融合视角下的C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D].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