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财务管理创新,解释了其内涵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水平低、预算管理不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策略,包括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优化预算管理,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和高质量发展,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策略加以解决。因此,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1. 提升管理效率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快速处理和分析数据,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误差和繁琐流程。
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需注重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科学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理分配资金资源,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满足社会需求。
3. 推动财务管理创新
新质生产力鼓励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如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较为传统,仍然侧重于财务核算和资金收支管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风险防控等职能。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接受度较低,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信息化水平不足
虽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存在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共享困难、网络安全隐患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势,制约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预算管理薄弱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单位业务活动的深入分析和预测,导致预算与实际业务脱节。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这使得财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资金挪用、违规支出等,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财务安全。
(五)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陈旧,缺乏对新的财务法规、政策以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一些财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
1.树立战略财务管理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从战略层面进行财务规划和决策。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单位的发展战略提供支持,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
2.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认识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高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财务安全。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1.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加大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投入,升级和完善现有系统功能,实现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的一体化。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报告,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2.促进数据共享与协同
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共享与协同。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业务部门的相关信息,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同时也为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支持。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措施,防止财务数据泄露和篡改,确保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优化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预算
深入了解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发展需求,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核和论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实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需调整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3.完善预算绩效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单位考核等挂钩,激励各部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完善内部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如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防范财务风险。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等。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加强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的财务法规、政策以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培养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财务支持和服务。
五、结论
新质生产力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创新策略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创新策略的实施,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服务社会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财务管理创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贤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N].江苏经济报,2024-11-01(T02).
[2]王凌洁.新质生产力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展望[J].财经界,2024,(28):132-134.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28.001.
[3]郑波.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现状及创新策略[J].财会学习,2024,(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