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王鑫 邵军群 洪侃
  
大鑫媒体号
2025年8期
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关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本文深入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涵盖设备、人员、管理与环境等方面,阐述各因素对应急能力的具体作用。同时,围绕应急能力评价展开研究,介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以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常用评价方法,并简述评价流程。旨在通过对影响因素及评价的探讨,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助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高效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影响因素;评价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运量、高效率、准时性等优势,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其运行环境相对封闭、客流量大且集中等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设备故障、恐怖袭击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众交通工具,每天承载着成千上万的乘客。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乘客的出行,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运营中断,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市民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和依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能够迅速响应,合理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营,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2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问题

2.1对抗决策

在紧急情况下,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度资源,确保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到位。应急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实时收集事故现场的信息,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影响等,并能够快速处理这些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建立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供多种可能的应对方案,并评估每种方案的风险和效果。应急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工作,包括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实战能力。

2.2整合轨道交通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首先需要确保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同时,建立一个集中的信息平台,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分发信息,防止数据被泄露和恶意利用。同时,要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企业的敏感信息。应急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实时收集和处理信息,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包括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有效协作。

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影响因素

3.1施工质量问题

在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阶段,如果设计方案考虑不周全,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影响、运营需求等因素,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难以预见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等,都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如果施工单位采用的技术手段落后,未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

3.2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缺乏有效监督

可能存在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可能未及时更新以适应新技术、新情况,或者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法规标准形同虚设。监管机构可能面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足的问题,难以对庞大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随着科技的发展,轨道交通系统越来越复杂,如果监管技术跟不上,就难以实现对运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

3.3轨道交通安全人为影响因素

轨道交通系统操作复杂,操作人员可能因为疲劳、分心、缺乏经验或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操作失误。部分工作人员和乘客可能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够重视,忽视安全警告和指示。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管理不善、监督不力、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轨道交通系统中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及与乘客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障碍,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部分员工或乘客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擅自改变设备设置、携带违禁物品等行为,这些违规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安全事故。

4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评价

4.1层次分析法(AHP)

原理:将复杂的应急能力评价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优点:能够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缺点:判断矩阵的构造可能存在主观性。

4.2模糊综合评价法

原理:由于应急能力评价中很多指标具有模糊性,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模糊评价集,确定隶属函数,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优点:能够较好地处理评价中的模糊信息,适用于应急能力这种受多种模糊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评价。

缺点:隶属函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4.3灰色关联分析法

原理:通过分析各指标与应急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

优点:对样本数量和数据分布要求不高,能够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且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缺点:不能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受到设备、人员、管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1]宋键,杨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9):7.

[2]黎新华,李俊辉.基于DEMATEL和ISM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7):1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