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张家口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图书馆馆藏红色历史文献的研究

孙燕斌
  
大鑫媒体号
2025年11期
张家口市图书馆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张家口地区图书馆馆藏红色历史文献,探讨了张家口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张家口作为解放区文化、文艺中心,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的主要保存机构,承载了大量珍贵红色历史文献。这些文献见证了张家口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分析了红色历史文献在红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及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图书馆在红色文脉传承与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包括加强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及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等。

关键词:张家口红色文脉;红色历史文献;图书馆馆藏;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1、研究背景

张家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1945年8月23日,作为察哈尔省省会的张家口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刚刚解放的张家口,百废待兴,国家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文艺在改造和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的教育和鼓舞,发展和繁荣红色文化,成为张家口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支援张家口的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红色文化,坚持了八年抗战的红色文艺队伍,从延安,从晋察冀奔赴张家口,延安文人与晋察冀边区文人会师于张家口,这是革命力量的一次整合与提升,在解放后的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张家口云集了大批进步的、优秀的革命文学家和艺术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浪潮。张家口成为解放区的文化、文艺中心,被称为“第二延安”“文化城”和“东方模范城”,张家口文学正是在这种迁入、融合、提升中迎来沉淀与大发展,本文所述馆藏红色历史文献涵盖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到1946年10月11日张家口再次沦陷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在张家口创作产生的红色文艺作品。

1.1名团名刊陆续创办

作为晋察冀边区首府的张家口,是当时我国解放最早的北方大城市。1945年,晋察冀边区的文艺大军和延安派驻华北文化工作团、东北文化工作团的文艺大军会师于此,年末文化名家达到了3000人之多。各路文艺团体也汇聚于此,除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延安文艺通讯团、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等来自延安的文艺团体,张家口还成立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的抗敌剧社,长城剧社。同时,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文艺团体还有晋察冀边区文联、鲁迅学会等,张家口文学刊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特点,多个新刊物创办,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其中,丁玲主编了《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和华北文协的机关刊物《长城》,这两个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此外成仿吾任社长,艾青、丁玲等任编委的综合性刊物《北方文化》;晋察冀边区出版社出版的刊物《时代青年》;新华社张家口分社创办的以报道张家口新闻事件为主的报纸、其中还开设了文学专栏的《张家口日报》;还有采用蒙汉两种文字印行的报纸《内蒙古周报》,这是解放区第一个用蒙汉两种文字刊印的报纸,这些文艺团体为解放区培养了一支生机勃勃的创作力量,使得张家口的文艺创作队伍日益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张家口的文化发展。

1.2名家名作层出不穷

随着各路文艺大军融入这座塞外重镇,张家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小说方面,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以丁玲在涿鹿县温泉屯这一普通村庄参加土改运动的实际工作经历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反映了1946年前后解放区土改运动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康濯的小说《我的两家房东》创作于1946年5月,小说讲述了边区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语言朴实亲切,叙述细腻,情节动人,风格清新,;杨朔的小说《红石山》写于1946年初,以宣化庞家堡铁矿工人的生活为原型,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察哈尔省红石山铁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血泪史和抗争史;此外,这一时期的名篇还有作家丁克辛的《一天》、刘石的《真假李板头》、萧也牧的《牛官赫进喜》、方纪的《副排长谢永清》等。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诗人萧三创作了《欢迎》一诗,表达了对来张家口执行军事调解任务的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等人的欢迎和对停止内战实现和平的期待;诗人严辰写了《生命的春天》,抒写了工人阶级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的命运遭际;诗人艾青于1945年率领华北文工团来到张家口,有感于自己的兴奋之情,写下了诗歌《人民的城》,描绘了回到人民怀抱的张家口的新姿态;戏剧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歌剧《白毛女》的修改创作。《白毛女》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1946年5月艾青主编的《长城文艺丛书》将剧本出版发行,使这部红色经典传遍全国。

2、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晋察冀文学与延安文学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探究张家口地区革命文化和解放区文化的交融,从而研究张家口文化的特点,并深入探究张家口文化得以繁荣的根基。张家口文学受到晋察冀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共同影响,文艺作品开始真正地与群众结合起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张家口文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张家口的璀璨文化,使解放区文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张家口文脉是从红色文化中孕育出的,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备了革命文化和解放区文化的艺术特点,具有朴素又崇高的责任感。

通过深入研究张家口特殊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对张家口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力,为研究地域文化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宝贵的红色文献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促使了张家口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保存机构,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红色文献越来越需要收集和保护,图书馆在加强科学保护的同时,也承担着对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的责任。

3、红色历史文献的馆藏概况

张家口地区的图书馆作为红色文化的守护者,承载着大量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献。这些文献见证了张家口从1945年8月23日第一次解放到1946年10月11日再次沦陷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图书馆内的红色文献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种类繁多,涵盖了书籍、报刊、手稿、照片、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

3.1 馆藏红色文献的种类与数量

张家口地区图书馆馆藏的红色历史文献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革命历史书籍、红色报刊、革命领袖手稿、革命历史事件照片以及音像资料等。其中,革命历史书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故事;红色报刊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诉求;革命领袖手稿是研究革命领袖思想、决策过程的重要资料;革命历史事件照片和音像资料则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在数量上,张家口地区图书馆的红色历史文献数量庞大。据初步统计,仅张家口市图书馆就收藏了数千册革命历史书籍、数百种红色报刊,以及大量的手稿、照片和音像资料。这些文献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也为广大读者了解张家口红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2 馆藏红色文献的保存与保护

由于红色历史文献年代久远,且多为纸质、胶片等易损材质,因此保存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张家口地区图书馆在红色文献的保存与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红色文献库,对红色文献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并定期进行清点、整理和维护。其次,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保护技术,如温湿度控制、防虫防霉处理等,确保红色文献的保存环境稳定、安全。此外,图书馆还加强对红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方便读者在线查阅,同时也为文献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4、红色历史文献在张家口红色文脉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红色历史文献作为张家口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1 红色历史文献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红色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故事,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这些文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张家口红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红色历史文献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 红色历史文献为红色文化创新提供灵感源泉

红色历史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灵感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张家口地区积极挖掘红色历史文献中的宝贵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创新产品。例如,将红色故事改编为影视作品、舞台剧等艺术形式,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利用红色历史文献中的革命精神进行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3 红色历史文献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张家口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红色历史文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和开发红色历史文献资源,张家口地区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和景点。

5、图书馆在红色文脉传承与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红色历史文献的主要保存机构之一,图书馆在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

5.1 加强红色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应不断加强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丰富馆藏内容。一方面,要积极收集、整理张家口地区的红色历史文献资源,确保珍贵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红色文献资源信息,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同时,还应注重红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传播效率。

5.2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红色历史文献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展览、讲座、读书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张家口红色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感,还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6、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图书馆馆藏红色历史文献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张家口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张家口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献资源,这些资源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图书馆作为红色历史文献的主要保存机构之一,在红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未来,张家口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等工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能够关注到张家口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共同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晨雨,田晓菁.以动态招贴弘扬红色历史文化探究——以张家口市红色历史文化为例[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4,62(06):42-43.

[2]任通,赵月平.国家图书馆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24,46(12):66-69.

[3]李光杰.红色出版文献的历史考察及整理、出版路径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22,(06):52-58+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