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构
摘要:本文针对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复杂的特点,系统分析作业环境、设备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从制度建设、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维度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建立风险分级评估机制、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等措施,实现对施工安全风险的全面识别、动态监测与有效控制,为提升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风险评估
在现代城市建设与电力基础设施升级的进程中,高低压配电工程作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其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城市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工程复杂度持续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从地下电缆的敷设到高压设备的安装调试,从有限空间作业到高空带电操作,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潜藏着威胁人员安全与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近年来,因安全管控体系不完善导致的配电工程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对城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成为电力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剖析施工安全风险根源,提出针对性管控策略,为提升配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高低压配电工程作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过程涉及带电作业、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场景,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近年来,随着城市电网改造与新建电力工程规模扩大,配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因安全管控不到位导致的配电工程事故占电力施工事故总量的 3 8 % ,其中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类型占比超 70 % 。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缺失,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工程延误、经济损失及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保障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推进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
二、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作业环境风险
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地下电缆敷设作业常面临有限空间环境,密闭空间内可能积聚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部分老旧配电房因长期封闭,氧气含量低于 1 9 . 5 % 的安全标准,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窒息或中毒。某城市配电房改造工程中,因未提前检测气体浓度,施工人员进入后出现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延误工期 12 天。高空作业场景下,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栏杆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某输电线路改造项目中,因脚手架基础沉降导致坍塌,造成 3 名施工人员坠落受伤。此外,恶劣天气(如暴雨、雷电、大风)对户外配电设备安装影响显著,雷电天气可能引发设备感应过电压,威胁施工人员安全。
(二)设备与操作风险
配电工程施工设备种类繁多,操作不当易引发事故。高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安装调试时,若未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接地等安全措施,可能导致触电事故。某变电站施工中,因操作人员未确认设备已断电,直接进行电缆接线,造成1 人触电身亡。施工机械方面,电缆敷设机、起重机等设备存在机械伤害风险,起重机钢丝绳断裂、吊钩脱落等故障可能引发重物坠落。此外,老旧设备带病作业问题突出,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使用超期服役的配电箱,其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率高达 2 5 % ,极大增加了触电风险。
(三)人员管理风险
人员因素是影响施工安全的核心变量。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未佩戴绝缘手套进行带电作业、酒后登高作业等。某工地因施工人员酒后攀爬脚手架,导致坠落事故发生。安全培训不到位也是重要隐患,新入职人员未经系统培训直接上岗,对配电设备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流程不熟悉。某项目新员工因不了解高压设备接地操作步骤,错误拆除接地线,引发相间短路事故。此外,管理人员安全监管缺位,现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某工程因安全员未检查出脚手架扣件松动问题,导致架体坍塌。
(四)管理与制度风险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风险管控的重要漏洞。部分企业未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某施工单位因项目经理、安全员职责交叉,导致安全检查无人落实,最终发生事故。安全投入不足也是普遍现象,部分企业压缩安全防护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费用,安全防护用具配备不达标,如绝缘靴耐压等级不满足作业要求。此外,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多数企业应急预案仅停留在书面文件,未开展定期演练,某工程发生火灾时,因员工不熟悉逃生路线和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导致火势蔓延扩大[2]。
三、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构
(一)风险分级评估机制构建
建立科学的风险分级评估体系,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量化管理。采用 LEC风险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C)三个维度进行打分,计算风险值( ),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70≤D<160)和低风险( ( D< 7 0 )四个等级。例如,在高压设备带电作业中,通过评估得出 L =6 (相当可能发生)、E=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C=1 5 (一人死亡),计算
,判定为重大风险,需立即采取停产整改等措施。同时,建立风险动态评估机制,根据施工进度、环境变化实时更新风险等级,确保风险管控的时效性。
(二)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应用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在施工现场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当变压器油温超过 85℃安全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利用视频监控与 AI 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人员违规行为(如未佩戴安全帽、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进行自动识别和告警,某项目应用该技术后,违规行为发现率提升 80 %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采用气体检测仪与定位手环联动装置,当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发送警报,并显示人员位置,便于应急救援。通过搭建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分析风险演变规律,为风险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三)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与执行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项目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等岗位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绩效与薪酬、晋升挂钩,对安全管理成效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保安全防护设备采购、隐患整改、人员培训等费用专款专用。加强安全制度执行监督,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对未按制度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某企业通过强化制度执行,施工安全事故率下降 60 % 。
(四)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优化
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新员工入职时,开展 “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级安全法规培训、项目级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班组级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复审,确保持证上岗率 100 % 。定期开展全员安全知识讲座和案例分析会,通过真实事故案例讲解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创新培训方式,利用 VR 技术模拟触电、火灾等事故场景,让员工身临其境感受事故危害,增强培训效果。某企业引入 VR 培训后,员工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提升 。
(五)应急管理体系强化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触电、火灾、高处坠落等常见事故类型,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确保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加强应急演练,每季度至少开展 1 次综合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某工程通过开展触电事故应急演练,将事故响应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对应急照明、灭火器、急救箱等物资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可用。与周边医院、消防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发生事故时及时获取外部救援支持。
四、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施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某城市 11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总投资 1.2 亿元,施工周期 18 个月,涉及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等多个环节,高峰期施工人员达 200 余人。工程存在高空作业(变压器吊装)、有限空间作业(电缆沟施工)、带电作业(设备调试)等高风险场景,安全管理难度大。
(二)管控措施实施
该项目全面应用上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在风险评估方面,共识别出重大风险 3 项、较大风险 8 项,针对变压器吊装作业(重大风险),制定专项吊装方案,采用双吊车协同作业,并设置专职安全监护人员。智能化监测系统部署温湿度传感器 32 个、气体检测仪 15 台、视频监控摄像头 40 个,实时监控施工环境和人员行为。安全管理制度上,签订安全责任书 236 份,开展安全检查 32 次,整改隐患 58 项。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12 场次,培训人员 2600 余人次,其中 VR模拟培训覆盖全体施工人员。每季度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 5 大类80 余种。
(三)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整改率 100 % ,施工人员违规行为减少 90 % 。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提前预警设备过热、有害气体超标等隐患 17 次,避免事故发生。该工程安全管理经验被当地住建部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为同类项目提供了示范借鉴。
结语
构造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作为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一招,依靠风险分级评估、智能化监测、制度优化、教育培训及应急管理等多维度策略,可实现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工作,伴随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会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进一步深化,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虚拟施工场景,预先针对安全风险进行模拟;开发借助 AI的风险预测模型,达成安全隐患的早期告警,持续升级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能为高低压配电工程施工安全给予更坚实的保障依托。
参考文献
[1]仇波,包磊.高低压配电柜上接地保护装置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2):330.
[2]张毅.提高低压配电柜安装质量的思路与策略浅析[J].四川建材,2017,43(5):278-279.
[3]郝云武.电气工程中高低压配电柜安装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