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张玮祎
  
大鑫媒体号
2025年28期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传播、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虚拟文化的兴起,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传统思政教育在内容、形式及传播渠道上存在滞后性,难以有效应对新时代学生的思想需求。同时,网络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如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动性的增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引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拓宽大学生视野、丰富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元文化的冲击、虚拟社交的普及以及网络负面信息的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内容更新、方法创新和传播途径上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大幅提升,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快速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动态,这既为思想引导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论坛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接收与交流方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式、碎片化的方式获取信息,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形式与传播路径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也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西方价值观、亚文化现象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中交织碰撞,潜移默化地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面对这一全新的网络环境,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需探索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网络生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首先,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趋势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难度加大。网络空间中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虚假新闻、极端言论、不良思潮频繁出现,容易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产生误导,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其次,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网络信息的发展节奏,教学方式仍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性与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认同感。再次,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获取与交流方式,学生更倾向于从社交网络、短视频、论坛等渠道获取思想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在思想引导中的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缩小,教师权威受到挑战。

网络沉迷、虚拟社交依赖、网络消费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到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减弱,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转变思路,创新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提升应对网络时代复杂环境的能力,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和平台,如在线课程、虚拟课堂、移动学习APP 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互动。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思想传播的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和富有吸引力。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渠道,思政内容可以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再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精准思政提供了可能,高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共同建构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最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有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思政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应加快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更新,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认同感。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立体化思政平台,积极建设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思政专题网站、短视频账号等线上阵地,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应加强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培训,提升其运用网络工具开展思想引导的能力,推动传统教学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定期家校沟通、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育等方式,增强育人实效。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法治宣传和思政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与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只有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针对性。

结论

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信息多元化、传播方式变革和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合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师素养以及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表明,只有主动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才能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化的教育路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凡.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 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下).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025: 175-176.

[2]王亚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J]. 林区教学,2024, (11): 10-13.

[3]李敏.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J]. 科学咨询, 2023, (01): 196-198.

课题名称:“ 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对学生 “获得感 ”提升的研究 课题编号:2023SZX470

作者简介:张玮祎 1987 年 3 月 女 汉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