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策略探究

王紫妍
  
大鑫媒体号
2025年31期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满城小学 07215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冀教版 2024 年秋季新版小学美术教材,深入探究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审美感知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结合教材特点,从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多元观察、强化艺术体验、鼓励审美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必备的品格与能力。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审美感知素养关乎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作品中美的发现、感受、认知与反应。冀教版2024 年秋季新版小学美术教材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审美感知教学提供诸多素材与新思路。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基于该教材的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推动美术教育发展具有关键现实意义。

一、审美感知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审美感知素养的内涵

审美感知素养不仅包括对美术作品形式要素如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的直观感受,还涉及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与领悟。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感知能力,需要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对审美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和把握。

(二)审美感知素养的重要性

审美感知素养是学生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的基础。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审美感知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独特的想法和情感。此外,审美感知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冀教版2024 年秋季新版小学美术教材特点分析

(一)内容丰富多样

教材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选取了古今中外众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审美视野。同时,教材还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了大量的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注重实践体验

教材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如绘画创作、手工制作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在实践中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三)强调核心素养培养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在每个单元和课程中,都明确了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策略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情境。例如,在讲解自然风景绘画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展示精美的图片等方式,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自然之美[1]。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自然的声音,如鸟鸣声、风声、流水声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自然风景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多元观察,培养审美眼光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观察审美对象。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如色彩的搭配、形状的组合、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要素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观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通过多元观察,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强化艺术体验,深化审美感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适时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深化对美的感知和理解[2]。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剪纸、泥塑等民间手工艺品,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鼓励审美表达,提升审美素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想法用语言、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画面表现出来[3]。通过审美表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美术审美感知教学,是培育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举措。冀教版 2024 年秋季新版小学美术教材资源丰富、平台优良,为审美感知教学助力。教师需深刻理解审美感知素养的重要性,紧扣教材特质,综合运用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多元观察、强化艺术体验、鼓励审美表达等策略,切实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推动其美术核心素养全面进步。此外,教师还应持续学习创新,为教学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宁超,王伊帆. 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 (09): 138-140.

[2]高露萍.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 (01): 188-190.

[3]夏宇.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新教育,2025, (02): 62-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