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语文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备受关注。读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它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分析读写融合的教育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读写融合的理论探索和教学价值。文章还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读写融合的实践探索。最后,文章总结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读写融合;实践探索;语文素养
引言
高中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到教育过程中。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引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以重新思考并优化高中语文教育的方式。本研究将探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介绍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读写融合基本理念,强调读与写的相辅相成性质,并阐释了其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潜在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以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用这一教育方法。通过本研究,希望为语文教育领域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结合观念上重读轻写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常常发现一种偏向于强调阅读而忽视写作的倾向。这种观念上的不平衡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中,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偏向于传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而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上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可能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它不如阅读重要。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还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读写结合教学内容随意化
另一个问题是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内容显得随意和不系统。一些教师和学校可能仅仅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写作作业,而没有将写作与阅读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不合理的内容设计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认为这两者没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教材内容的随意化限制了学生深度参与读写结合教学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整体表现。
(三)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单一化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通常表现出单一性。教师可能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讲解和讨论,来传授阅读和写作技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互动式的学习,例如小组合作或项目研究,但这些方法在传统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因此,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体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激情[1]。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基本理念
(一)读写并重,相辅相成
读写并重是指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等,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指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下,阅读和写作不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首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写作也是阅读的重要补充和深化。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语言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推进阅读的进程。
(二)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以读促写是指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结构安排等,从而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以写带读则是指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进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和需求,选择相关的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从而促进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以读促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读书笔记: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想、体会和疑问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2)读书报告:学生可以就自己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和系统化。(3)仿写练习:学生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文本进行仿写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2]。
(三)读写迁移,提升素养
读写迁移是指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相互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下,阅读和写作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结构安排等,从而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阅读的文本进行仿写练习、读书笔记等,从而促进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读写迁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等。具体来说,读写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文本解读: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2)写作模仿:学生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模仿和学习,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3)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读写迁移的目标[3]。
三、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
(一)厘清读写结合学习目标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读写融合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明确和厘清学习目标。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确保读写融合教学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4]。首先,教师应该平衡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同时发展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明确规划学习目标,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阅读理解,又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学习目标应平衡深度与广度。这意味着学习目标既包括深度的文学分析,也包括广泛的文学体验。教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分析的文本,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拓宽视野。第三,学习目标应与实际生活和职业需求相连接。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写一篇报告、发表演讲或参与文学创作。最后,考虑到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学习目标应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师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明确的学习目标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材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读写融合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一步骤将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二)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以实现读写融合。例如,在教授小说、散文等文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尝试让学生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本剧改编、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来促进读写融合。例如,在教授戏剧等文学样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戏剧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等活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5]。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荷塘和月色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可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层次,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主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如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以及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其次,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描写进行讨论,探讨文本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现荷塘和月色的美。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描写手法,如修辞、意象、节奏等。例如,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荷塘和月色的美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荷塘和月色的细节之美;同时,作者还运用了节奏感的语言,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写一篇描写自己喜欢景物的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文本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在点评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要关注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所要描写的景物。
(三)以读促写的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扩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以读促写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并让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等写作练习,以实现读写融合。另一方面,开展群文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群文阅读是指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组关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或赏析文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通过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
在《红楼梦》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学习《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仿写、扩写、缩写等写作练习中去。首先,让学生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仿写其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原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和仿写,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安排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其次,鼓励学生选取《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例如“宝玉挨打”、“黛玉葬花”等,进行扩写或缩写。学生可以通过对原著中有关该情节的描写进行分析和仿写,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安排来突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最后,引导学生选取《红楼梦》中的一个主题,例如“爱情”、“命运”等,写一篇短文。学生可以通过对原著中有关该主题的描写进行分析和仿写,学习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来突出主题的表现力。通过以上写作练习,学生可将《红楼梦》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是一种以阅读和写作为基础,通过深度研读文本、扩展课外阅读、创新写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创意思维的能力。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通过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马梅兰. 任务驱动读写融合——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 文科爱好者,2023(03):40-42.
[2]渠源源.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的路径研析[J]. 高考,2023(16):30-32.
[3]张旻.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策略分析[J]. 文科爱好者,2023(02):31-33.
[4]梁世婧. 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探究[J]. 语文新读写,2022(16):91-93.
[5]朱高雄. 巧设情境驱动任务读写融合建构方法——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策略举隅[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4):26-30.
[6]赵劲草. 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四维共构”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3):55-59.